1945意大利8.1分惊悚战争剧情《罗马,不设防的城市》HD1080p.中文字幕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海报

名称: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别名:不设防城市(港/台) / 罗马不设防 / Rome, Open City / Roma, città aperta

主演:阿尔多·法布里齐 / 安娜·马尼亚尼 / 马塞洛·巴格利埃罗 / 维托·安尼基亚里科 / 南多·布鲁诺 / 哈里·法伊斯特 / 乔瓦纳·加莱蒂 / 弗朗切斯科·格朗雅克特 / Eduardo·Passarelli / 玛丽亚·米琪 / Carla·Rovere / Carlo·Sindici / Joop·van·Hulzen / Ákos / Caterina·Di·Furia / 图里·潘多尔菲尼 / Alberto·Tavazzi

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

地区:意大利

年份:1945

语言:意大利语 / 德语 / 拉丁语

时长:103分钟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剧情介绍

1944年,罗马,被纳粹侵占下伤痕累累的大街。德军肆无忌惮的搜捕着保卫家园的游击队,意大利地下反抗组织领袖、工程师乔治·曼菲蒂(马塞罗·巴格利埃罗 Marcello Pagliero 饰)遭到德军追缉。危急中,曼菲蒂逃往朋友弗朗西斯科家中暂避,在弗朗西斯科的未婚妻碧娜(安娜·玛妮雅妮 Anna Magnani 饰)的帮助下,曼菲蒂见到了唐·彼得罗神父(阿尔多·伯立兹 Aldo Fabrizi 饰),并请神父将一笔巨款交给游击队。弗兰西斯科为了掩护曼菲蒂而被捕,碧娜也中弹身亡。然而绝处逢生的曼菲蒂被女友告密,曼菲蒂和神父被捕入狱。纳粹故意在神父面前严刑拷打曼菲蒂,两人最终在敌人的酷刑和枪弹下英勇牺牲。 本片根据塞吉欧·阿米迪的原著改编。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下载地址一

防止迅雷屏蔽磁力链,推荐使用qbittorrent、utorrent、BitComet等bt客户端下载!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下载帮助

  • 0.推荐使用bt软件下载新资源磁力链。不保证电驴地址可正常下载。
  • 1.如使用迅雷下载提示‘任务错误,未知错误,敏感资源,违规内容,版权‘等等,可留言报错
  • 2.出现以上情况与本站无关,因迅雷官方响应政策屏蔽资源导致。
  • 4.如遇到老片迅雷下载速度过慢,可试着复制ed2k电驴地址或磁力链到迅雷网盘或百度网盘离线中下载,也可以试试迅雷会员速度加成。
  • 5.如某片全部地址都无法下载,建议您到留言中心告知。

罗马,不设防的城市豆瓣热评

  • 冰山的阴影2018-06-15 23:22:00

    英格丽·褒曼在看过此片后辗转向罗西里尼寄去了一封信表达仰慕:「如果您需要一个能讲流利的英语、还没忘记她学过的德语、能凑合说些法语和只会用意大利语说『我爱你』的瑞典女演员的话,那么我已经准备好去跟您一起拍电影了。」

  • 玑衡2011-02-15 11:12:40

    那些冷漠的硬着脖颈的无神论者,这是治愈你们的药。

  • 冰红深蓝2015-12-19 17:28:05

    罗西里尼代表作,获首届戛纳最高奖,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发轫之作。本片由真实原型改编,在资金与技术极其有限的条件下拍摄完成。除实景拍摄、自然光、非职业演员等形式手法外,影片剪辑跳跃感明显,结构上仍有不少好莱坞情节剧的特点,但那份真实质朴的气息足以打动人心。玛妮雅妮表演大赞。(9.0/10)

  • 圆首的秘书2019-03-23 17:17:32

    太好看了,真的不能忍!多感人就不提了,审讯一段的造型和灯光不断暗示基督受难(布列松的扒手也有类似之处),这是德西卡等一众巨匠所没有的。非职与职业演员、虚构与纪录片段、自然与摄影棚灯光衔接得天衣无缝,革命性的做法完全是把现实主义提升到了另一个层面上,也把电影代入了另一个维度里。需要一看再看的绝对经典!P.S. 炸弹差点掉下桌子是不是一个神事故!那是绝对的“真实”!P.S.S. 真的无法接受五星以下!

  • 蘇小北2012-02-06 23:46:41

    這部電影在今天看來並不能讓人激動,說白了,和建國後我們的那些地道戰董存瑞並沒有太大的局別,一樣的江姐似的革命精神的彰顯與渲染,只是,新現實主義秉承了某種客觀,或者說旁觀,人物和情節都儘量剝離掉大仇大恨的煽動性蠱惑,但是情緒的偏向性目的還是很明顯的,呈現出的是一種兩不靠的不鹹不淡。

  • JoshuaLi2016-09-20 06:36:04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在剧作结构上本身就带有情节剧倾向,然而其与好莱坞戏剧不断上升的情节剧最大的不同是前者在剧本中插入的事件并不一定会节节推升戏剧性,这些事件并非一定是环环相扣的因果关系,因此这种剧作也会有很难定义主角的倾向,但影片在最后选择用神父这个具有普适性的角色来收尾无疑是正确的

  • Manchild2008-07-08 15:25:05

    "人们通常把1945年《罗马,不设防城市》的出现,视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正式诞生,正因为这一在世界影坛上具有深远影响力的电影运动,把意大利电影推向了世界的前台。" 又一部新现实主义的电影 有很强时代感 全片都透着现实背景的余温

  • JeanChristophe2019-04-07 19:33:32

    残酷而动人的巨作. 不仅通过实景拍摄而解放了摄影机――Pina在卡车后追赶的一场无疑是史上最具突破性的镜头之一; 而且其中的核心手法不拘泥于特定题材,在日后费里尼的作品中此类现实主义的细描技法与传统苦情剧和去中心化的剧作结合起来而发挥了最大化的效用. 如何将主旋律故事拍出真情实感? 意大利和苏联电影以诉诸人道主义基础立场上的共情做出了例证.

  • 方枪枪2013-05-01 16:20:47

    好死并不困难,好活才最艰难。同样主旋律,这部看起来就比天朝要好点。有几个情节记忆很深刻1、神父去抢面包房2、法西斯掏出枪来从子弹里取出一个秘密纸条 3、一群小孩半夜晚归被家长训斥 电影里还有很多细节刻画的真实且有诗意,对白也很直接有趣 PS:红颜祸水,美女蛇蝎

  • stknight2011-08-04 19:42:35

    导演罗西里尼以极写实的手法,生动地呈现意大利人在纳粹铁蹄下英勇抗暴的壮烈事迹,部分镜头为战争状态下偷拍完成,故画面粗糙,却具有逼真的亲切感和直截了当的真实感。本片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首开先声的代表作,但有人批评片中的人物刻画太脸谱化,非黑即白,缺乏深度和客观性。

  • 未来有限事务所2011-08-10 20:57:25

    确实好看。每个人物的形象都刻画到位、动机合理,就连对德军的疯狂和迷茫的缘由都有交代,由此电影从单纯反映本国人民的爱国抗战,上升到对战争本身的思考,很好很强大。第一段最后皮娜被打死的那段,差点看哭了……神父赴死时,小孩们在铁栅栏外面哼歌那段也很喜欢(我喜欢的怎么尽是死人的段落……)

  • Lycidas2014-06-14 21:48:49

    #SIFF#【重看】无论何时再看,无论字幕多烂,这群人简单高贵的光芒永远让我几乎无法直视并深深自惭形秽。

  • 黑特-0072015-05-01 18:46:24

    看了这么多年国产抗日剧看了此片感觉还是有些震撼的,但总体还是弱了点,当年影响很大但是现在确实看不出来什么(默默吐槽译制版的片头:意大利进步电影:罗马,不设防的城市= =)

  • bay1352018-09-23 11:40:41

    整体观感是一部意义更大的电影。。电影本身以现在的角度来看观赏性不是特别的强,因为中国本身实在也是拍了太多的抗战经典电影。主题来说很熟悉。但是不设防的城市在展现原本城市状态上是更胜一筹。但是就电影史来说。。这确实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尤其是把英格丽褒曼都吸引到和导演私奔。。可见对当时人来说这部电影是多有开创性。

  • Fleurs.哼哼2018-04-12 20:40:26

    那美好的仗我已经打完了,应行的路我已经行尽了,当守的道我守住了。 从此以后,有公义的冠冕为你留存。

  • 瑞波恩2019-03-23 15:14:24

    #资料馆留影#反套路的反法西斯电影,亦是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奠基之作,将日常人性融入宏大的乱世图景,每个出场人物都有血有肉,哪怕只有一句台词的配角,尤其是神父这个角色深入人心,绝非脸谱化的粗线条影像,罗马人民同仇敌忾的精神让人动容。盖世太保问神父你为什么要支持一个无神论者,他回答,“我支持追求正义和自由的勇士,而这也是遵循上帝的旨意。”片尾神父从容就义的场面以及孩子们刑场边的口哨声,实在是神来之笔,让观者动容落泪。

  • Panda的影音2023-01-12 00:46:05

    2023.01.11 观看《罗马11时》,2023.01.12 观看《罗马,不设防的城市》:1.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2.故事有些谍战片的感觉,Pina 被开枪射杀的段落应该是曾经在影史纪录片?中看过因而留有印象;3.百度百科:1946年9月20日,在法国外交部、教育部、电影联合会支持下,由法国艺术行动协会再办戛纳国际电影节,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届。第1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是在戛纳的一家旧赌场举办,后由法国工业部和商业部共同组织。…… → 才注意到本届电影节有11部影片获得电影节大奖,在此之前就看过获得第18届奥斯卡金像奖 最佳影片的《失去的周末》。

  • dellizheng2019-03-03 02:37:13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开山作,松散的线性情节构成:被认为女主角的皮娜中途死亡,弗兰西斯科意外逃脱后再未在影片中出现。

  • 吴邪2022-06-17 21:39:15

    众多电影的起点和原形,费里尼的马切洛,帕索里尼的罗马妈妈,德西卡的结婚…后来的作品除了致敬,更重要的是关注现实没变,人物因此延续生命,电影是关于铭记和传递的;突然的一枪,成了后来多少电影的结局… 德军口中的罗马是地名和线索,意大利人的罗马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人。结尾的逼供,一边是嚎叫一边是音乐,面对受难的友人,神父也不禁诅咒,向亡人忏悔;法西斯眼里没有人,只有任务和华服,但也有弃暗投明的“懦夫”,有自我怀疑的一瞬,“我们终究要被仇恨撕得粉碎”… 现实一刻:神父转动裸女雕像,期待美食的卧床老人,搭电车的小孩向镜头招手,差点掉下桌的炸弹,消失了的继父,枪口抬低不止一公分… 神父说自己的责任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正如新现实主义的导演们,不是为自己,甚至都不为电影,而是为了别人,拍不得不讲的故事。

  • Chardonneigh2018-07-28 16:30:09

    相较战争三部曲后两部而言,《罗》虽坐拥新现实主义运动开山地位,但在创作上其实并未更全面的进行新现实主义纲领的贯彻,大量的室内戏及对白给该片剧作及表演很大的发挥空间,对战争的控诉更多是随剧情的推进来传递,因而也是三部曲中故事性最强、戏剧冲突最有味、也最经得住时间及历史地位双重考验的战争题材剧情片

  • 汪金卫2011-12-21 23:58:37

    虽然是二战结束那年拍的,但感觉中规中矩,平淡无奇,无甚亮点。影史意义大于电影本身吧。

  • 血与冰激凌2018-11-25 22:43:29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开山作,描绘战争创伤下的意大利地下党对抗法西斯的英雄事迹。无论是影片技法上的真实性,还是主体中包裹的社会性,对整个电影史来说都具有实际意义上的启发作用。片中有一个情节是宰了两只羊,看到那里就已经预示着结局,这种意象的表征还是挺有趣的。不过故事线仍旧有点乱,人物角色之间的关系刻画也是浅尝辄止...

  • 持人的摄影机2021-03-22 13:59:09

    9.5/10。①1944年纳粹德国占领下的罗马的反抗纳粹的群像故事;②大量使用粗糙影像、非职业演员、实景拍摄、自然光,是这套组合拳类型的第一个杰作,这种类型对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影响极大;③电影尽管仍然拍的比较戏剧性,但巧妙的剪辑让电影时间线的事件与事件之间缺乏严格的因果关系,使得电影经常像是由一堆互相独立的事件拼起来,也因此让主角无法被准确定义。但这种更接近现实(现实中没有谁是主角)的「群像叙事」我认为罗西里尼用的还是有点生硬,因为事件的衔接显得稍乱;④喜欢结尾神父那一段的一些模仿耶稣受难的造型和打光。另外,神父被杀后孩子们悲愤地结队离去,远景是破败不堪的罗马的片段也让人感慨。

  • 巴喆2021-12-02 20:51:08

    非职业演员、自然光取景、甚至是提倡“把摄影机扛到街上”,这种当年在欧洲二战时尝试(本片拍摄时罗马尚被德军占领)的某种区别于形式主义叙事手法和苏联蒙太奇学派,粗糙的写实主义,松散的线性情节、虚构和纪实之间(此故事改编当时真实事件),直面当时社会政治问题,直面人们的生存困境,在当时无疑是种创新。影史载本片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奠基之作,更多的是表达在强权淫威胁迫下人的信仰之坚定,这种寓意和情节(严刑拷打暴力逼供)倒是在中国的十七年电影宣传片被借鉴了很多(左派宣传+苏联蒙太奇)。我特喜欢那些紧促转场衔接,低度光源暗影,前面神父的诸多桥段竟还有令人捧腹的喜剧元素。B站居然有1080高清片源,甚是感动。8.3

  • 超cute侠2016-02-08 22:32:56

    极具现实意义的作品,拍出了纳粹统治时期意大利人民的不易,并借由神父的控诉达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

  • 番茄杀手2019-03-03 00:06:07

    不太喜欢新现实主义群像 人物实在有些潦草 而我最赞赏的新现实主义作品偷自行车的人通过被偷-偷的结构将细致刻画的个体映射到整个社会之中 在我看来要高明很多

  • 袁牧2011-11-28 15:34:28

    平娜被抢击中时给观众造成的心理冲击,反对军领导在酷刑面前宁死不屈精神的感召,神父面对死亡平静淡泊是的人格力量,在一个个由死亡、更多死亡构成的隐匿战争中,民众成为了罗马的主力,在战争还未结束时拍摄一部诅咒战争的电影,即便有仓促之处,但影片中所蕴含的真实感、紧张气氛是后来无法还原的。

  • 八部半2010-09-03 19:40:03

    我们只有杀杀杀,从坟墓滋生的仇恨,仇恨,仇恨,我们迟早有一天被仇恨撕的粉碎

  • 枫露茶2012-09-15 22:31:04

    跟小时候看的电影一样,鲜明的敌我,大无畏的英雄,胆怯的虚荣物质女,妖娆的女特务。

  • coie2023-07-14 11:58:54

    节奏很快,说这部只花了两万块不到的成本。带有新现实主义的刻意粗糙。费里尼是在跟罗西里尼跑意大利的时候,对政治的想法才有了成长,意识到法西斯政权欺瞒百姓的程度。费里尼在自传里讲,安娜·马尼亚尼是唱黄色歌曲起家的,在性事上非常主动的奇女子,这里面的Pina太太却是这么传统痴情。可爱的反差。

  • TWY2019-02-28 23:45:54

    电影作为人的艺术的意义,罗西里尼完成了活泼与悲怆一体,直视黑暗又饱含希望的表达;或许是意外,但当悲剧发生时,胶片似乎也发生了不稳定,像是对镜头前的事物做出回应;镜头是温柔有热度的,既写实又灿烂风格化的,到了最后,躯体和灵魂都会不朽。

  • eastcosta2013-01-23 12:37:01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开篇之作, 我想它对我们建国初期的电影应该影响最大, 而我们拍的比他一点不差。

  • 神仙鱼2019-03-02 15:16:36

    纳粹占领的罗马,永恒之城里的反抗,人性自由的光辉。被射杀的神父,被影响的孩子。//第一部罗西里尼 |20190302资料馆罗西里尼回顾展,今日北京重度雾霾,太平盛世下的会议召开在即。昨天胖鸟被猎杀。

  • 未亚2018-02-27 22:19:23

    开山之作吧...竟然看到了特别显见的意大利喜剧传统的脉络。后半部分僵化的主旋律和说教色彩真是看得人哈欠连天,把责任都推到德国人身上也算是战后意大利反法西斯和战争反思过程中某种巧妙隐晦的文化策略了。不过站在电影史角度,还是应当报以极大尊重,从0到100的进程里,那个1很重要。

  • 缘浅情淡2019-08-03 14:18:51

    而凭借着罗马,不设防的城市,意大利轻而易举地再次赢得了作为一个国家而正视自我的权力。伟大的意大利,古罗马共和国,古罗马帝国,维吉尔,但丁,圣保罗大教堂,费米,新现实主义。意大利人为我们塑造了最现代化的最美的事物,一种生活方式,一种观看世界的最高贵的视角,一种最华丽,最时尚,最性感的世界。什么是优秀民族,像疯狗一样去堆砌,去制造的德国人是最优秀的民族吗?罗西里尼用最日常化的写实去论述,这种现实是绝对现代化的,绝美的,一种如鸢尾花一样芳香和高贵的布尔乔亚,随着一连串剪辑,我们却滑向最具神性的时刻,如弥赛亚一般,最具神性的空间和时间,几千年来的历史,光荣与伟大,救赎与复兴,自由与解放,我们的心在意大利电影中,才能理解上述荣光,何谓光荣与伟大,何谓高贵与美丽,何谓真正活的权力意志,一切的真理在意大利

  • Lies and lies2013-09-08 21:44:14

    如果粗暴地二分一下。Rome, Open City指向Fellini,Pontecorvo。Bicycle Thieves指向Antonioni, Ken Roach, Dardenne。前者是动作式的,后者是遭遇式的。

  • 刘小姜2012-07-22 15:11:35

    意大利现实主义,D9,罗西里尼,1945,蛋疼的字幕。上帝没看到么?上帝怎么会看不到,你总是问上帝有没有看到,你有没有想过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否符合上帝指出的道路呢?

  • 高詩遠2023-02-14 01:18:00

    作为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奠基之作的同时,也是第一部真正地反映了意大利人民的抵抗运动以及他们的生活和斗争的片子。虽然还保留了些许情节剧的特点,但罗西里尼已将纪录片的手法引入片中,并开创了一种新的创作倾向:实景拍摄、自然光效、非职业演员、纪实风格。慷慨赴死易,从容负重难。审讯段落似乎呼应着耶稣受难,神父注视着宁死不屈的曼菲蒂,刑具的阴影投射在他们身边的墙上,成为了一具倾斜的天平。神父被执行枪决时,身后军人的子弹竟无一命中。神父宽恕他们的罪行,他们也害怕由于枪杀神父而完全践踏人性的底线,可以说通过神父的大善,至少拯救了邪恶之中的最后一抹温存。玛丽亚·米琪的表演大赞,戏份不多,但每次都气场强大。

  • 黑山懒妖2018-06-16 11:55:40

    8.2 新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虽然粗糙,但贵在真实展现,神父让人看哭了,“好死是不难,好活却很难”,至死都在祈祷,“上帝啊,请饶恕他们吧。”在他身上,有着普通人都有的人性,又有着普通人不具备的神性,使人震撼和感动

  • 阿飞2021-05-04 13:27:01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以现在学界对于该流派创作特征的归纳和总结来看,罗西里尼的这部代表作不能算的上是严格的新现实主义。就全片而言,室内场景的拍摄要多于外景,且面部打光明显是借鉴了好莱坞的三点布光(柔焦摄影),加之职业演员和素人演员的共同参与,整部片子就像是纪录形式与戏剧排演的结合。但即便如此,创作意识和表现手法上的客观性依然是这一流派一脉相承的特质,过度的说教和煽情可贵的被搁置,摄影机通过「真实」的视角重现普通人的伟岸,这已然比大部分主旋律电影要高级的多。

  • 鬼腳七2011-01-26 15:24:57

    罗马的创伤和反思。作为新现实主义来说室内戏多了一点,也有明显的打光,但是我一直没分清弗朗西斯科和工程师俩人。。最后一个镜头给了孩子们,苍凉中还是有希望的吧。

  • 管道工2011-04-10 21:18:22

    最喜欢神父,尤其是最后一幕,真是视死如归“好死并不困难,好活才真难”。

  • 王卡2022-07-24 23:36:31

    德军占领罗马时的地下抵抗运动,影史上的新现实主义,现在看蛮脸谱的,情节简单。对宗教意味印象较深:踢足球的世俗感的神父帮助无神论者,不信神但跟着做祈祷动作的男孩,信得不太坚定的妈妈“让神父见证一下婚礼,总比让法西斯颁证好”

  • Riobluemoon2013-08-06 21:51:59

    6.5分。真是好主旋律的片子啊,离开当年二战还没有结束的背景,看起来真的没有太多味道了。不过作为在两次大战中都是墙头草的意大利人,对二战的反思还是有其独特之处在的。PS:这次又是女人坏事儿啊~~~

  • ChrisKirk2019-03-23 15:19:18

    人物特写镜头想到《圣女贞德蒙难记》。

  • 莱尼圆2016-10-27 10:22:23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首开先声的作品,具有重要意义,采用自然光,非职业演员,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表现意大利人民真实的生活与精神面貌,肮脏的走廊和破败的建筑物述说着人们的贫苦遭遇。不同于当时好莱坞盛行的逃避主义,影片更聚焦穷人、绝望的人民以及战争中受压迫之人。片中部分镜头为战争状态下偷拍完成,粗糙但十分写实,它更像是罗马生活的历史文献,而不是虚构作品。反法西斯保家卫国的剧情,有信仰坚定、英勇就义的革命斗士、战友,也有立场动摇、造人唾弃的享乐主义者、叛徒。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2022-06-26 04:19:57

    法西斯覆亡前的现实主义杰作,各种意义上的了不起。电影里那些“如有雷同”的反抗情节,其实就发生在拍摄前几个月。罗西里尼把摄影机扛到大街上,拍出了普通人的人性和神性。

  • 平平无奇奇怪怪2008-12-01 18:44:52

    本来以为也属于新现实主义的大闷片儿,没想到故事性这么强,看得我心潮澎湃,想起烈火中永生了,除了实景拍摄之外,我觉得和那时候的好莱坞电影没什么特别大的差别,演员我认为还是专业演员占了大多数,就是最后小男孩儿的继父逃过一劫之后却没有再表。再谈中外革命者的区别,外国革命者受刑的时候可以大叫,而中国革命者是不能叫的。

  • 生活万岁F小二2012-11-25 20:42:09

    战争毁灭一切美好事物。////话说好久没有在电影里看到一个好神父了。

  • 有心打扰2016-02-16 03:42:06

    一位女性因爱而亡,一位女性出卖爱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意大利影史十五佳NO.06

  • 一米阳光2016-06-21 23:04:00

    战争是残酷的!在那个年代,能活着真是不易!无情无义的女人,为了一件大衣出卖了男友!

  • wangzhy2021-07-19 17:01:01

    重看在技术硬件层面看到更多因为客观原因必然存在的瑕疵 但这样反而更能凸显当年奖项的意义 成就了现实纪录的表层气质(可以对比看 Visconti 他们在战时偷拍的真实素材) 实则情节上的编写挺细致的 很多以前忽视的 Marcello 的态度和视角 Ingrid(这个名字现在想想也是) 的台词 Pietro 的平底锅 Hartmann 的盖世太保内部反思人设 … p.s. Geiger 作为废胶片提供者 富有老太太和羊毛商等等幕后因素的帮扶都让这个作品难得且永久流传 人之信念可以照亮暂时的黑暗 而正直必定和“真”同路

  • Jasmine_长乐2021-11-23 15:30:33

    现实在哪呢?市民真实的互动,情节节奏的自然。本以为会一路悲怆,没想到也有点小幽默,的确再苦的日子也得有点甜。这部片子最大的意义是,所有演员和主创应该都是刚经历了战争的人,在这样还未完全恢复的实景再一次“经历”战争。

  • youngman2011-09-15 08:49:21

    他一定会招的!    他要不招呢,不招,要是真的不招,那就是说一个意大利人并不比我们德国人差。那就是说奴隶民族的血液和优秀民族的血液之间并没有什么区别。我们发动战争还有什么意义呢?    25年前,在法国,我执行过一次枪决。我是一个年轻军官。我也以为我们是一个优秀的民族,可是法国的爱

  • 孤树傲海2012-05-03 03:53:20

    年代久远了,感觉一般。论现实主义,没有偷自行车的人来得现实。不过德军在审讯时的那段对话很牛,莫非是出自费里尼之笔?

  • A。2013-08-08 10:01:23

    第一部罗西里尼。费里尼编剧。将“共产党人不畏法西斯而顽强抗争”政治符号化题材还原得细腻、多层次,真是刷新了我的认识。战争的恶是否否定了宗教的力量?比法西斯还坚强的敌人是否策反了其血统的高贵及战争意义?战争对政治、宗教、人都发出了拷问。结尾那群孩童视为倾向性。PS:国语配音版太渣了!

  • 春夏秋2012-05-20 19:31:32

    比娜跟marina的对比好鲜明。女人不能太自私太愚蠢。有时候革命的感情才能得到赞美。在战乱的时候,小朋友都像大人一样。看到失去了母亲的那个小孩子还多坚强地把母亲给他的丝巾送给继父,我被震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