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er Cat2022-05-28 17:42:48
1966年-74年间,法国曾在海外领地波利尼西亚地区做了41次核试验,关于核试验将重启的流言…当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海军的登岛,高级专员岛上巡游,繁冗话语,好像编织了一个暧昧的意义网络,教人不明觉厉,跪倒在地。实则只是另一种慵懒的日常。塞拉的抽象,不过是意义的驱逐,驱逐叙事,驱逐社会,驱逐政治,驱逐诗意,乃至于驱逐虚无。固然留下某种氤氲的氛围,所谓的现代性天堂,文明的病态,是牧神的午后,柔光祛除一切锋利的明晰的潜在的读解。如果说阿彼察邦教人打开知觉,塞拉并不有所给予。关于非生非死的独属于无聊的当代图景,波德莱尔、马拉美以降,我们已感知良多,并不独缺塞拉提供的这165分钟的煎熬。毕竟,将来的日子都是煎熬。
Kinyuan2022-05-26 23:36:18
2022/5/26 @Cannes2022 本人水平低下,一个多小时了实在没看出啥,加上肚子饿,就退场了,比我平生第一次看安东尼奥尼的那座海岛还煎熬;2022/10/12 @LFF2022 观感提升了一些。
舌在足矣2022-10-07 14:50:25
把这片排在工作日的晚上9点开始放映完了还有映后Q&A的人一定跟导演有深仇大恨
hang2022-05-27 02:36:48
睡的我颠倒西歪都快要被保安请出去了♂️
胤祥2022-08-15 03:02:29
#12th BJIFF# 前入围2022戛纳主竞赛。今年北影节的头号王牌节目了吧,不过看得真是有点煎熬……还真是非典型塞拉,虽说这么点事儿也可以说这么长,不过这个“阴谋论成真”的故事反过来想一下还真是很有意思(还有“非专业间谍”+“一点都不政治惊悚”),全片反类型写法反流畅叙事,其实也带出了政治的“行政”层面议题。当然大溪地真是美啊,美到肝颤……
HarperDie2022-05-26 21:24:35
四星半。海、陆、空,不同视角描摹小岛环境,再由不同角色的立场,刻画小岛面子和里子的兴衰。阿尔伯特·塞拉通过极强的视听调遣能力,并通过伯努瓦·马吉梅尔不动声色的优异表演,全方位呈现了波利尼西亚这片垂垂老矣的自留地。影像上如光谱般的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JeanChristophe2022-12-29 22:32:31
首要的模仿对象显然是康拉德(《吉姆爷》《诺斯托罗莫》),但这平静之虚构[paci-fiction]未如后者那样暗示不安的心弦.在凭借"离题""打岔"造就多调性中心的尝试中已有不少大师以各自方式取得成功(霍克斯,罗齐耶,里维特,林奇…),塞拉却没能将政治间谍片升华为假日喜剧:考虑那些风光旖旎惊涛拍岸及诸种闲笔所起的帮助,只需回想《红河》(关于父子矛盾和社群冲突但大部分内容是赶牛)《赤胆屠龙》(抗击罪犯,时间却多用来调情,唱歌,洗澡,与酒精斗争)《出局:幽灵》(世界远大于你所见的)便知它们效果颇为有限.饮食,爱欲与歌舞的愉悦,究竟要如何以真正的娱乐性突入核战争的阴云? 也许缺少的是个有力的,处于一切规则之外的女人-孩子形象——仅有的女主角由跨性别者扮演,注定使本片无法从根本上思考另一种可能.
小猫小狗流浪家2022-08-17 18:21:20
我盯着荧幕旁边的出口指示灯看了半个多小时,发现和电影吸引程度都差不多。但是荧光绿的指示灯有更深的层次:我的救赎。
南悠一2022-06-06 12:06:23
感觉人生浪费了两个半小时。塞拉本质上是个窥视者,他为了满足窥视而调整自己的位置(镜头调度),并害怕被发现(剪接随机发生)。当他拍摄日常影像时,镜头平庸得抓不住重点,毫无审美可言,转场的发生也毫无预兆。岛屿上的故事是煎熬的,不代表技巧也需要让观众煎熬,否则影像的叙事就失焦了。他适合拍一些特定题材,也只在这部电影的一些窥视镜头里体现出了能力。他让这部电影成了双倍的煎熬、平庸的二次方。
Arthur2022-08-13 17:54:40
北影节观影之3: 理性告诉我,这个片子不错,人物塑造的很成功,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甚至是背景性(或许不应该用这个词?)人物都不是工具性的,真实感很强;营造的煎熬、焦虑的氛围也很成功,塔希提本地人的视角呈现也很有新意。但感性告诉我,这个电影太长了,观众就像电影后半段男主角车里副驾上的那个胖子,似听非听、似看非看、睡的像个baby!
陈凭轩2022-05-27 00:28:24
我在卢米埃尔大厅里忍着痛苦看完,就是为了能理直气壮地打出一个两星。看到在电脑上看screener的人的各种花式吹捧,一气之下就剩一星了。【♂️】
连城易脆2022-08-18 17:40:24
我坐进电影院开始算我几点跟朋友一块儿吃晚饭才意识到这部电影长达165分钟!所以是电影院的煎熬!关键是,我和我朋友吃饭的时候竟然1句话没提这部电影,哈哈哈哈哈哈,绝了。看完以后,就是一些海浪、慢摇给我留下一些深刻的印象,以及那个谁?我看陀螺特别喜欢特别推荐,我得抽空问问他。我记得电影节刚开始的时候,陀螺用黄轩今年北影节宣传片的那个表情包故意做了一个“不要抢岛屿上的煎熬”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对这部电影的推荐,所以我还挺期待的哇。所以,这部电影肯定还是有一些点值得get的。另外说一下,我发现吧,就是非英语电影在语言上的巨大隔阂的确会造成很强烈的理解无能,这点确实很影响对于电影的审美和判断。
冰红深蓝2023-01-16 00:48:17
塞拉的新作虽然并不“好看”(或许对大部分观者来说都是字面意义上的观影煎熬),但确乎是一部有意思的异色电影。首先是导演在访谈中说的特殊工作方法——以3台数字摄影机拍摄海量素材,再花两三个月借助计算机剪辑技术观看和选取,虽免不了主观与操控,但却更倾向于从中发现意外、异质/混乱、有趣的瞬间,并不惜删除主流标准中的关键段落,拍摄中的即兴与偶然更偏向纪录片性质,由此形成与虚构叙事之间的张力。其次,导演通过长焦小景别镜头、光色环境、沉缓节奏及对话中&人物身上的断裂诡秘等手法生成了在疏离倦怠空虚颓靡与危机四伏焦躁不安间摆荡的气息。最后,影片虽有反叙事尝试但并非激进无情节,只是以原因不明的事件(结果)或无果而终的求索(似安东尼奥尼)为主;亦有明显三幕式结构,以巨浪与废弃别墅(很老塔)对峙为节点。(8.0/10)
TWY2022-08-17 19:38:08
一部可以一直被拍下去的电影,但即便它不是理想中的电影,即便塞拉注定要将我们带入深渊之中,影片也会因为其清晰度和话语的密度而变得滋味丰富,它从未被景观诱惑,镜头牢牢抓住人物与自然,因为在表象风平浪静时,人们讨论政治,而当浪涛真正兴起时,只会有浪与风。
九苍2022-10-14 23:28:30
3.5。塞拉的片拍的都是一种与画面内容脱离的临界感,无论什么主题,人物都是在两界之间永久徘徊不知所终。这片独一无二的是在热带美景下创造出了一种永恒阴影低垂感,像是失去了时空坐标的任意空间,让游魂们在其中徜徉。主题无谓,但演员选的气场感超强,让临界徘徊的忧郁渗透到各个角落。欣赏它超越画面的感官蔓延感,但冗长的对话和苍白的主题又回到通常对塞拉的观后感:挺好,但让我再看一遍,没门。
字母君2022-08-13 17:34:15
台词翻倍+完全体《扎马》《军中禁恋》,塞拉似乎拍出了一部印象派类型片作品。"Pacifiction"可以被理解为"Pacific"+"fiction"也可以被理解为岛上正在隐秘地发生着的"pacification",在热带岛屿穿戴整齐满头大汗的神秘说客就像泰坦尼克船底唯一启智的白藤壶。中段冲浪、舞蹈两场戏拍得简直震撼恐怖。
艇仔粥罐头2022-08-20 18:34:11
两个半小时够吴京上钓鱼岛插国旗几十个来回了吧,导演怎么敢啊,太高估这届观众了!电影闷,万达热,我竟丝毫没有困意,全程都在为娄烨和毕赣捏一把汗,别人弯道超车了,并且还绕过了审查这一关,手法不所谓不高级啊,两位早点支棱起来吧!一场政治风暴,拍的这么迷离暗涌,非常前卫,大有深意,相信这类风格在以后的颁奖礼绝对会成为主流,值得学习。
逾期JK2022-08-13 18:08:12
打扰了。是我浅薄,是我没文化,是我不懂艺术。还是我,睡得最香!
散步的侵略者2022-10-10 11:37:30
#VIFF2022 观感上因为成熟的视听和麦高芬的存在倒没有想象中煎熬,但很多地方都靠大段说话来点明实在不是啥高明手法。如果全片都像最后半小时那样吸引人我应该会更喜欢。
Ada的B计划2022-05-26 21:32:10
不再是追求凝滞、静止,想要使人煎熬的塞拉,而是《堂吉诃德》,是阿彼察邦的人与自然关系,是拉皮德的局部动作,甚至是洪常秀的结构。他为Bora Bora注入了生命,观察这具机体上的寄生物如何在威胁来临时奔波和自救,一部神秘、广博、完全颠覆的作品。20年代目前的最佳。
陀螺凡达可2022-05-23 16:57:06
从天堂到地狱,抑或天堂早已是地狱。
Alias2022-05-28 04:41:57
横向比比还算可以 纵向比远不如Zama
双晚2022-06-01 08:19:17
这末日的幻灭感居然让我想起了《现代启示录》。同样如同催眠,只不过一个是摧枯拉朽地坠入疯狂,一个是一点一滴地浸透绝望。塞拉用放空般的长久凝视施展慢效应的魔法,一切绝美的影像都像华丽的裹尸布。2022.5.26 Cannes
圆首的秘书2022-05-23 18:16:05
优雅、轻柔、神秘、复杂、虚无,拒绝归类。冲好咖啡,逃离太平洋
Pincent2022-05-30 21:22:23
89/100 观众被引入岛上以权力结构为主的丰富庞杂的生态,塞拉引导的方式是完全自信的,在精确构图和沉稳节奏下传达不稳定的妄想般的不详气氛,如卷轴逐渐展开,且展开的不只物理环境,更接近于感官、心理、氛围层面。观众沉浸式地经历多个热带岛屿橘色日出日落后,猛然间发觉已深陷于无比庞杂的系统之中。电影表面相对明确具体,而现实逐步模糊于意识,叙述被节奏停顿与强大的镜头语言所替换,后面视听惊人的片段让人想到林奇,少见的异国后殖民色彩的政治惊悚类型叙述里将篇幅花在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上,由起伏不定且松散迈向更加确定的虚妄。夜间世界的视觉呈现,则将时空抽象化,仿佛以一种人类学的结构来审视人类自身,好似冷酷的动物性及其链条,在不经意间终会显现让人无法逃离的威力,让人不寒而栗。BJIFF2022.8.17 4K版
白斬糖2022-10-07 13:34:33
不看也罢。确实有些引人入胜的时刻,然而其琐碎完全不足够以如此自信的姿态膨胀。如果有什么真正迷人或催眠的景观,也是岛屿自发而不是塞拉的摄影机赋予的,要是大溪地航空或旅游局考虑高价买下素材作广告,或許会是这部电影最好的归宿。
Lies and lies2022-08-13 20:06:14
一部热带黑色电影。专员德霍勒活成了侦探,陷入到对自造噩梦的衔尾追逐中。结尾脱下白色西装,失去“代表”身份。唯有海军白帽耀眼,最后溶于法兰西之红。
NanSLi2022-08-14 20:58:45
好像听到了流动的、凉爽的、颤动的,且随时都会停歇的风声,很悦耳。所以…可以允许摄影机去捕捉光线了吗?透过原野、街区铺展的色彩,想用手去触摸,留住这些不同时段的天空。渴望得到几个动人的词语,只是不小心坠落到浪潮里,感到疲乏,连咽下最后一口酒的力气都没有了。
嘟嘟熊之父2022-08-14 18:24:44
像是经历了一颗苹果削皮后逐渐氧化直至腐烂的过程,以游乐的姿态进驻,继而被困在如巨物般令人窒息的景色之中。
我们目睹权利的轮转、瓦解与再分配,岛屿从牢固的真空状态向千疮百孔演变,岛外的风无孔不入轰隆作响,岛上的人丢掉中心位置,被边缘化,再被驱逐出画外,以一种缓慢甚至优雅的速度。
后半小时如看《双峰》,恍惚中瞥见David Bowie的影子,银幕里反复播放着危险的预告,然而真正的危险不过是我们早已习惯的阳光、空气和水。
子戈2023-01-04 18:14:03
名为煎熬,实际并不煎熬。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抵达了我内心一个极其舒适的观影位置。
我一直都很喜欢隐隐的不安,胜过于大起大落。这部电影用无数个悬而未决的疑问,形成一种紧张空气,笼罩着塔希提岛。
核试验是否被重启?海洋深处是否有潜艇出没?丢了护照的葡萄牙外交官,有何企图?法国海军上将的讪笑里,隐藏下什么阴谋?原住民抵抗组织的行动是自发的,还是境外势力煽动?那个总是站在一旁窥视一切的颧骨高耸的美国人,又在盘算什么?
隐隐地,你能看到大国博弈、政治角力的暗影,但也可能,其实什么也没发生,不过是一些欲望的碎片或蠢蠢欲动的人心。
最终,这一切压力落在主角身上。这个傀儡官僚,自被搅动的波澜大作的海水中,再次从王的幻觉中苏醒,体认了傀儡的命运。
这份岛屿上的煎熬,又何尝不是变动莫测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煎熬。
鲍勃粥2022-10-16 21:54:30
9.9/10 #NYFF 电影名:Pacification = Pacific + Fiction ~ Patrifaction,一种虚构与太平洋上的“石化”或“僵直”状态。塞拉并未轻取近年来极富人气的“去中心化”视角,而是将目光汇集在太平洋岛屿,并以此“重中心化”:构建多重力量在此周旋的,却粘稠的状态,将地缘重置为虚构的中心。但所展示的机动性是有限的,正印证着“后资本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状态:历史的终结或时间的永恒。那些迫切的威胁(核试验),传统的地貌,和监视行动都陷入原地打转和自我循环,最后找寻的无谓是饮酒作欢和虚妄沦陷,且塞拉的表达依然是贴附于“身体”的感官性的。未曾被亲昵触碰的海水,起飞又落地的飞机,模糊的海天边缘,被丛林遮掩的视线,一切都被漩涡般的力量汇聚于岛屿中心,并在震荡与起伏中喘息。
房NN2022-05-28 02:28:39
其实对题材完全不感兴趣,一小时后越发觉得精彩,结尾肃然起敬。氛围太好了,全片都好像裹着一层磨砂罩子,神秘,幽暗,在轻柔的晚霞下鬼鬼祟祟,一个谣言的距离,一个政治的幽灵。
寒枝雀静2023-01-02 00:07:41
A / 影片里的诸多光线像是某种致幻的诱捕器。自然光源似乎是柔光滤镜人造的,而人造光源则仿佛自从海洋诞生就在那里发散着。但这种幻觉又并非某种梦境,而是为了构造出某种近乎冷漠的自然节律。人的目光慢慢转换为动物的窥伺,人在光与阴影之间穿梭就像动物一般爬行,人披覆着灯光就像水母在吸食着它,而那些闪烁的帽子、衣服条纹就像剥去了最后一点诗意或美感的萤火。于是光成为了最原始也最现代的阶序构造,它既唤起一个并未被湮没的动物世界又揭露出隐约的当代政治谱系——而那深渊中的核爆,又何尝不是一种无限远又无限迫近的统治性的潜在光波呢?
文森特九六2022-12-31 19:34:06
毫无疑问入选20时代最重要的作品之列,眼前的世界如何在失衡的感知当中坠落、昏迷和淹没——关于怀疑的悲伤与神秘。
晚不安2022-08-15 21:50:58
地狱天堂皆在人间,享受和煎熬也在一线之间。一部挑剔观众的电影?至少我没能在这个秀场里找到任何容身之所。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塞拉在细致地控制摄影机和光影,但他所选择的文本又分明是空洞和无聊的,而导演本人的自大很大程度上也投射到了人物身上,他们在这个浮华世界上拖着一副空荡的皮囊。
咸菜帮老大2022-10-06 08:39:36
既無形式美感,也缺乏敘事熱情,只有攝影機堅定地對準虛無,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如何討論情緒?最後一段艇上演說宛如迷離的飛行終於落地,在給你更清晰的現實指涉同時,卻也終於露了怯。
消亡之人2022-08-13 17:31:56
漫长的梦魇。并终于在最后漫天的红光中窒息。
如果政治是一场最拙劣的斗鸡表演,那政客们就是观众席上高谈阔论的眼睛,我们则是被丢进赛场里互相啄食的鸡。
如果政治是一家夜总会,他们就喝下所有的酒,享受所有的灯光音乐和狂欢,我们则沉沦在永不结束的宿醉中。
最喜欢的其实是它终于给了“商女不知亡国恨”一个合理的解释。她们可能只是真的不知道,国要亡了。
又是一部因为看的时候手边没有酒喝要后悔很久的片子。
二月鸟语2022-08-16 01:21:42
对这几年的塞拉不要抱有期待,就那么多破事来来回回讲这么久,感觉他已经走上不归路了….
耐观影-Xavier2022-05-27 02:01:22
# 75 Cannes 主竞赛# 前面一个小时貌似无聊琐碎的故意放慢节奏的对谈一下子被大溪地铺天盖地的巨浪打断了,后面的故事变得愈发耐人寻味,此部电影似乎即将成为本届戛纳电影节我心中最精彩的一部,金棕榈也是可以一博
好样的2022-08-13 18:26:27
12th BIFF. 观感与观后感同<Zama>。撕裂的殖民地上无叙事可言。若现的潜艇与传闻的核爆是殖民者政治上的克苏鲁。大浪翻涌。外来者永远不知道去留何时。正巧刚在海岛上待了一个月。每天的夕阳与海浪越美,便越清楚身不属此地。
土嗨八贤王2022-09-06 22:51:20
《岛屿上的煎熬》就是法国电影里那些装腔作势却空洞乏味的政治惊悚电影的代表,围绕核恐慌,核阴谋,讲当今法国的新殖民主义。通片对话,所有信息都用台词交代。借用异域风光的场景铺陈,看似精美,却都是花里胡哨的花架子。而这个问题,其实在塞拉的前两部长片中就已经得见。精致的美术填补不了作者意识的空洞,只有刻板的表演,刻板的设计。毫无真实感可言,便也无法立住基本的叙事逻辑和人物情感代入,空留岛屿上无尽又乏味的煎熬。
一條魚佔滿了河2022-08-20 18:08:56
為了過剩的表達欲而犧牲了敘事效率,一段段目的性太強的金句,更像是為了金句而金句,顯得油感頗重,和故事推進形成一種錯位,讓人覺得勁使歪了,第一幕時尤為明顯,相當煎熬,直到第二幕才有所好轉,而開場已經近一小時了。我試著將一個或幾個角色視為一方勢力的具象化,看能否在矛盾拉扯間解構更多的隱喻,並未能成立。Shannal作為電影中唯一的酷兒元素,也是本屆北影節鮮有的元素,其身上其實還有更為特別的民族文化遺留可挖掘,可惜只被作為一個符號置於電影中。#BJIFF2022#
水水2023-01-03 02:54:31
这不是岛屿上的煎熬。。。这是观影者的煎熬。。。
希区不苛刻2022-08-13 17:34:32
塞拉的文本其实是抓人的,如果观影前够精神的话是很容易陷进去的。与其说是煎熬,不如说是梦魇。穿着在里象征平等的一尘不染的白色西装,迂回在原住民和政府之间,在没有地缘的小岛,夜总会即是政治。海与天是蓝色的,岛民的衣着是蓝色的,海军在蓝色空间舞蹈。放纵以后,海天尽染一片红,汽艇在血红的海面划出涟漪,那本应是“博爱”的红被强制兑换成了“伟大的牺牲”。
7¼2022-08-14 22:34:27
外国语言确乎是能制造迷惑的,可片中仅有的几句英文对白大有拨云见日之效——旋涡式的螺旋下落。全片以海、空两幕作为转折点,整体速度不断加快:海之前充斥着大篇幅的冗长的对白;海与空之间却只有与当地代表割席和欣赏斗鸡舞两场戏;紧接着的空则只用了一个镜头就让Shannah迅速上位;再往后便瞬息万变。
sdebut2022-08-14 18:11:45
要旗帜鲜明地抵制这种明明不知道要讲什么故事还要用破碎的叙事故作姿态地挑逗一些议题的行为。明明是往情节剧或者类型悬疑片方向都很有潜力的政治剧本子,被冗长和不知所谓的剪辑糟蹋得不像样子。至于光线和配乐塑造出的“神秘光晕”,除了影像本体论教义之外在文本内部能找到任何justification么?还是说这本身也是种后殖民的凝视?
qw0aszx2022-05-24 17:38:28
看不懂 但想再看一遍 / 北影节给了我再看一遍的机会 大银幕第一排看冲浪还是很舒服的
Prolovad2022-08-13 18:11:44
人物游荡后消失的电影,类似《记忆》的行进方式,但和阿彼察邦追求敞开不同,塞拉追求回到原点,人物经历的一切在抽象的灯光下变得无关紧要,他消失在自己建构的现实中。
徐若风2022-12-31 22:17:55
跨年夜看这个,我只能说我努力了,但……
猪猪心2022-08-13 17:18:43
挺有意思的背景怎么拍得这么煎熬,欣赏不来大概是我道行不够吧……前面嘴炮也实在太多,夕阳倒是看了个够,想等等有价值的影评。
汪金卫2022-08-20 12:41:29
【北京电影节展映】影片有叙事性,因此观感并不怎么煎熬,更无困意。影片由法国20世纪在此进行过多次核试验的历史阴霾发散开来。和男主角一起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热带岛屿塔希提岛的迷幻氛围中惶惶不可终日,感受山雨欲来而无计可施的无力感,以及对疑似“境外势力代言观察者”真相的困惑不解。并且能在大银幕上感受影片的摄影。
火娃2023-01-03 00:16:53
6/10。塞拉透过镜头平视的距离、话语的密度和海浪的震颤来呈现太平洋岛屿的殖民景观,让巨大的政治机器沉没于模糊中,在专员用望远镜观察海面的转折戏,他四次举起望远镜、挤了挤眼睛再调整焦距,终于从抽象的海平面看到了黑色巨物的形态,这目光凝聚的焦虑通向了身处异域的恍惚状态,观众跟随这个戴着墨镜、面容憔悴的男子行动,从私家车到夜总会,甚至看到他乘船滑行于波涛之上,生活在他脑海中虚构的关于核试验的幻想中。原著民的生态舞蹈、斗鸡活动,酒吧迷离的灯色和双性人舞娘,岛屿的海风和茜色夜霞,形成了对海岛经济产业、物理风貌的模糊感受,专员在这片奇特的风景中独白,隐约察觉到他的荣耀时刻面临终结,他似乎从未和本地人、军官展开正确的交流,就连他和男性化的接待员莎娜在阳台上暧昧互动,也没有确定情感,这就是殖民者内心的煎熬吧。
Leave no trace2022-10-06 11:39:41
4.5 结构、节奏和具象/抽象的界限都把握得很好,相比起来台词和导演没那么出彩,有些遗憾
DeckardYang2022-12-30 23:38:20
【5】塞拉这次似乎是有点“里维特化”:在漫长的过程中溶解类型的强度,所呈现的复杂系统并不是关键,仅保留要素以承载秘密与阴谋,同时并非结果导向的,一个个松散的节点才最迷人。此外Pacifiction的特点在于像写作般呈现了章回的结构,声画处理上极细致,这方面确实回归《堂吉诃德》,令整座岛屿极具触感,环境同情节共振,叶片、海水与灯光都变得危险,并渐入佳境。这是当代作者们依靠相对可观的预算和技术能带给我们的,配得上神乎其技这一形容了。
幽灵不会哭2023-01-01 16:57:23
年度最佳,塞拉在第一个镜头中就展现了现代文明与自然原始的对位,接着我们看到制服、西装包裹的外来人与裸露的原住民,海洋深处的潜艇如幽灵、如梦魇,高级专员是个矛盾的存在,他代表国家,又渐渐融入了这座岛屿,但哪边才是真实的他呢?他不断地走入到漩涡的中心,在结尾的高潮戏中,我们发现军队、外国间谍、当地人,他们窥探着彼此的秘密,却又勾连着,无法触碰的真相,危险、神秘,斗鸡舞蹈、文学记叙,专员的艺术拯救灵魂终究失败了,大雨中的灯亮起来,摘下墨镜用望远镜去看吧,但在黑暗的舞池中一切又变得不可言说了,那废墟的酒店和曾经核试验的悲剧都在暗示着这个岛屿天堂下的地狱图景,癌症和花朵都是岛屿的象征,但唯有海浪在寓言着这个美丽又安详世界未来的命运,欲望的可怕面貌将会染红海水,然后所有人都不可逃离内心的监狱,永远不能
岛屿上的煎熬豆瓣热评
Peter Cat2022-05-28 17:42:48
1966年-74年间,法国曾在海外领地波利尼西亚地区做了41次核试验,关于核试验将重启的流言…当然,醉翁之意不在酒,海军的登岛,高级专员岛上巡游,繁冗话语,好像编织了一个暧昧的意义网络,教人不明觉厉,跪倒在地。实则只是另一种慵懒的日常。塞拉的抽象,不过是意义的驱逐,驱逐叙事,驱逐社会,驱逐政治,驱逐诗意,乃至于驱逐虚无。固然留下某种氤氲的氛围,所谓的现代性天堂,文明的病态,是牧神的午后,柔光祛除一切锋利的明晰的潜在的读解。如果说阿彼察邦教人打开知觉,塞拉并不有所给予。关于非生非死的独属于无聊的当代图景,波德莱尔、马拉美以降,我们已感知良多,并不独缺塞拉提供的这165分钟的煎熬。毕竟,将来的日子都是煎熬。
Kinyuan2022-05-26 23:36:18
2022/5/26 @Cannes2022 本人水平低下,一个多小时了实在没看出啥,加上肚子饿,就退场了,比我平生第一次看安东尼奥尼的那座海岛还煎熬;2022/10/12 @LFF2022 观感提升了一些。
舌在足矣2022-10-07 14:50:25
把这片排在工作日的晚上9点开始放映完了还有映后Q&A的人一定跟导演有深仇大恨
hang2022-05-27 02:36:48
睡的我颠倒西歪都快要被保安请出去了♂️
胤祥2022-08-15 03:02:29
#12th BJIFF# 前入围2022戛纳主竞赛。今年北影节的头号王牌节目了吧,不过看得真是有点煎熬……还真是非典型塞拉,虽说这么点事儿也可以说这么长,不过这个“阴谋论成真”的故事反过来想一下还真是很有意思(还有“非专业间谍”+“一点都不政治惊悚”),全片反类型写法反流畅叙事,其实也带出了政治的“行政”层面议题。当然大溪地真是美啊,美到肝颤……
HarperDie2022-05-26 21:24:35
四星半。海、陆、空,不同视角描摹小岛环境,再由不同角色的立场,刻画小岛面子和里子的兴衰。阿尔伯特·塞拉通过极强的视听调遣能力,并通过伯努瓦·马吉梅尔不动声色的优异表演,全方位呈现了波利尼西亚这片垂垂老矣的自留地。影像上如光谱般的设计,令人印象深刻。
JeanChristophe2022-12-29 22:32:31
首要的模仿对象显然是康拉德(《吉姆爷》《诺斯托罗莫》),但这平静之虚构[paci-fiction]未如后者那样暗示不安的心弦.在凭借"离题""打岔"造就多调性中心的尝试中已有不少大师以各自方式取得成功(霍克斯,罗齐耶,里维特,林奇…),塞拉却没能将政治间谍片升华为假日喜剧:考虑那些风光旖旎惊涛拍岸及诸种闲笔所起的帮助,只需回想《红河》(关于父子矛盾和社群冲突但大部分内容是赶牛)《赤胆屠龙》(抗击罪犯,时间却多用来调情,唱歌,洗澡,与酒精斗争)《出局:幽灵》(世界远大于你所见的)便知它们效果颇为有限.饮食,爱欲与歌舞的愉悦,究竟要如何以真正的娱乐性突入核战争的阴云? 也许缺少的是个有力的,处于一切规则之外的女人-孩子形象——仅有的女主角由跨性别者扮演,注定使本片无法从根本上思考另一种可能.
小猫小狗流浪家2022-08-17 18:21:20
我盯着荧幕旁边的出口指示灯看了半个多小时,发现和电影吸引程度都差不多。但是荧光绿的指示灯有更深的层次:我的救赎。
南悠一2022-06-06 12:06:23
感觉人生浪费了两个半小时。塞拉本质上是个窥视者,他为了满足窥视而调整自己的位置(镜头调度),并害怕被发现(剪接随机发生)。当他拍摄日常影像时,镜头平庸得抓不住重点,毫无审美可言,转场的发生也毫无预兆。岛屿上的故事是煎熬的,不代表技巧也需要让观众煎熬,否则影像的叙事就失焦了。他适合拍一些特定题材,也只在这部电影的一些窥视镜头里体现出了能力。他让这部电影成了双倍的煎熬、平庸的二次方。
Arthur2022-08-13 17:54:40
北影节观影之3: 理性告诉我,这个片子不错,人物塑造的很成功,不管是主角还是配角,甚至是背景性(或许不应该用这个词?)人物都不是工具性的,真实感很强;营造的煎熬、焦虑的氛围也很成功,塔希提本地人的视角呈现也很有新意。但感性告诉我,这个电影太长了,观众就像电影后半段男主角车里副驾上的那个胖子,似听非听、似看非看、睡的像个baby!
陈凭轩2022-05-27 00:28:24
我在卢米埃尔大厅里忍着痛苦看完,就是为了能理直气壮地打出一个两星。看到在电脑上看screener的人的各种花式吹捧,一气之下就剩一星了。【♂️】
连城易脆2022-08-18 17:40:24
我坐进电影院开始算我几点跟朋友一块儿吃晚饭才意识到这部电影长达165分钟!所以是电影院的煎熬!关键是,我和我朋友吃饭的时候竟然1句话没提这部电影,哈哈哈哈哈哈,绝了。看完以后,就是一些海浪、慢摇给我留下一些深刻的印象,以及那个谁?我看陀螺特别喜欢特别推荐,我得抽空问问他。我记得电影节刚开始的时候,陀螺用黄轩今年北影节宣传片的那个表情包故意做了一个“不要抢岛屿上的煎熬”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对这部电影的推荐,所以我还挺期待的哇。所以,这部电影肯定还是有一些点值得get的。另外说一下,我发现吧,就是非英语电影在语言上的巨大隔阂的确会造成很强烈的理解无能,这点确实很影响对于电影的审美和判断。
冰红深蓝2023-01-16 00:48:17
塞拉的新作虽然并不“好看”(或许对大部分观者来说都是字面意义上的观影煎熬),但确乎是一部有意思的异色电影。首先是导演在访谈中说的特殊工作方法——以3台数字摄影机拍摄海量素材,再花两三个月借助计算机剪辑技术观看和选取,虽免不了主观与操控,但却更倾向于从中发现意外、异质/混乱、有趣的瞬间,并不惜删除主流标准中的关键段落,拍摄中的即兴与偶然更偏向纪录片性质,由此形成与虚构叙事之间的张力。其次,导演通过长焦小景别镜头、光色环境、沉缓节奏及对话中&人物身上的断裂诡秘等手法生成了在疏离倦怠空虚颓靡与危机四伏焦躁不安间摆荡的气息。最后,影片虽有反叙事尝试但并非激进无情节,只是以原因不明的事件(结果)或无果而终的求索(似安东尼奥尼)为主;亦有明显三幕式结构,以巨浪与废弃别墅(很老塔)对峙为节点。(8.0/10)
TWY2022-08-17 19:38:08
一部可以一直被拍下去的电影,但即便它不是理想中的电影,即便塞拉注定要将我们带入深渊之中,影片也会因为其清晰度和话语的密度而变得滋味丰富,它从未被景观诱惑,镜头牢牢抓住人物与自然,因为在表象风平浪静时,人们讨论政治,而当浪涛真正兴起时,只会有浪与风。
九苍2022-10-14 23:28:30
3.5。塞拉的片拍的都是一种与画面内容脱离的临界感,无论什么主题,人物都是在两界之间永久徘徊不知所终。这片独一无二的是在热带美景下创造出了一种永恒阴影低垂感,像是失去了时空坐标的任意空间,让游魂们在其中徜徉。主题无谓,但演员选的气场感超强,让临界徘徊的忧郁渗透到各个角落。欣赏它超越画面的感官蔓延感,但冗长的对话和苍白的主题又回到通常对塞拉的观后感:挺好,但让我再看一遍,没门。
字母君2022-08-13 17:34:15
台词翻倍+完全体《扎马》《军中禁恋》,塞拉似乎拍出了一部印象派类型片作品。"Pacifiction"可以被理解为"Pacific"+"fiction"也可以被理解为岛上正在隐秘地发生着的"pacification",在热带岛屿穿戴整齐满头大汗的神秘说客就像泰坦尼克船底唯一启智的白藤壶。中段冲浪、舞蹈两场戏拍得简直震撼恐怖。
艇仔粥罐头2022-08-20 18:34:11
两个半小时够吴京上钓鱼岛插国旗几十个来回了吧,导演怎么敢啊,太高估这届观众了!电影闷,万达热,我竟丝毫没有困意,全程都在为娄烨和毕赣捏一把汗,别人弯道超车了,并且还绕过了审查这一关,手法不所谓不高级啊,两位早点支棱起来吧!一场政治风暴,拍的这么迷离暗涌,非常前卫,大有深意,相信这类风格在以后的颁奖礼绝对会成为主流,值得学习。
逾期JK2022-08-13 18:08:12
打扰了。是我浅薄,是我没文化,是我不懂艺术。还是我,睡得最香!
散步的侵略者2022-10-10 11:37:30
#VIFF2022 观感上因为成熟的视听和麦高芬的存在倒没有想象中煎熬,但很多地方都靠大段说话来点明实在不是啥高明手法。如果全片都像最后半小时那样吸引人我应该会更喜欢。
Ada的B计划2022-05-26 21:32:10
不再是追求凝滞、静止,想要使人煎熬的塞拉,而是《堂吉诃德》,是阿彼察邦的人与自然关系,是拉皮德的局部动作,甚至是洪常秀的结构。他为Bora Bora注入了生命,观察这具机体上的寄生物如何在威胁来临时奔波和自救,一部神秘、广博、完全颠覆的作品。20年代目前的最佳。
陀螺凡达可2022-05-23 16:57:06
从天堂到地狱,抑或天堂早已是地狱。
Alias2022-05-28 04:41:57
横向比比还算可以 纵向比远不如Zama
双晚2022-06-01 08:19:17
这末日的幻灭感居然让我想起了《现代启示录》。同样如同催眠,只不过一个是摧枯拉朽地坠入疯狂,一个是一点一滴地浸透绝望。塞拉用放空般的长久凝视施展慢效应的魔法,一切绝美的影像都像华丽的裹尸布。2022.5.26 Cannes
圆首的秘书2022-05-23 18:16:05
优雅、轻柔、神秘、复杂、虚无,拒绝归类。冲好咖啡,逃离太平洋
Pincent2022-05-30 21:22:23
89/100 观众被引入岛上以权力结构为主的丰富庞杂的生态,塞拉引导的方式是完全自信的,在精确构图和沉稳节奏下传达不稳定的妄想般的不详气氛,如卷轴逐渐展开,且展开的不只物理环境,更接近于感官、心理、氛围层面。观众沉浸式地经历多个热带岛屿橘色日出日落后,猛然间发觉已深陷于无比庞杂的系统之中。电影表面相对明确具体,而现实逐步模糊于意识,叙述被节奏停顿与强大的镜头语言所替换,后面视听惊人的片段让人想到林奇,少见的异国后殖民色彩的政治惊悚类型叙述里将篇幅花在看似无关紧要的事物上,由起伏不定且松散迈向更加确定的虚妄。夜间世界的视觉呈现,则将时空抽象化,仿佛以一种人类学的结构来审视人类自身,好似冷酷的动物性及其链条,在不经意间终会显现让人无法逃离的威力,让人不寒而栗。BJIFF2022.8.17 4K版
白斬糖2022-10-07 13:34:33
不看也罢。确实有些引人入胜的时刻,然而其琐碎完全不足够以如此自信的姿态膨胀。如果有什么真正迷人或催眠的景观,也是岛屿自发而不是塞拉的摄影机赋予的,要是大溪地航空或旅游局考虑高价买下素材作广告,或許会是这部电影最好的归宿。
Lies and lies2022-08-13 20:06:14
一部热带黑色电影。专员德霍勒活成了侦探,陷入到对自造噩梦的衔尾追逐中。结尾脱下白色西装,失去“代表”身份。唯有海军白帽耀眼,最后溶于法兰西之红。
NanSLi2022-08-14 20:58:45
好像听到了流动的、凉爽的、颤动的,且随时都会停歇的风声,很悦耳。所以…可以允许摄影机去捕捉光线了吗?透过原野、街区铺展的色彩,想用手去触摸,留住这些不同时段的天空。渴望得到几个动人的词语,只是不小心坠落到浪潮里,感到疲乏,连咽下最后一口酒的力气都没有了。
嘟嘟熊之父2022-08-14 18:24:44
像是经历了一颗苹果削皮后逐渐氧化直至腐烂的过程,以游乐的姿态进驻,继而被困在如巨物般令人窒息的景色之中。 我们目睹权利的轮转、瓦解与再分配,岛屿从牢固的真空状态向千疮百孔演变,岛外的风无孔不入轰隆作响,岛上的人丢掉中心位置,被边缘化,再被驱逐出画外,以一种缓慢甚至优雅的速度。 后半小时如看《双峰》,恍惚中瞥见David Bowie的影子,银幕里反复播放着危险的预告,然而真正的危险不过是我们早已习惯的阳光、空气和水。
子戈2023-01-04 18:14:03
名为煎熬,实际并不煎熬。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抵达了我内心一个极其舒适的观影位置。 我一直都很喜欢隐隐的不安,胜过于大起大落。这部电影用无数个悬而未决的疑问,形成一种紧张空气,笼罩着塔希提岛。 核试验是否被重启?海洋深处是否有潜艇出没?丢了护照的葡萄牙外交官,有何企图?法国海军上将的讪笑里,隐藏下什么阴谋?原住民抵抗组织的行动是自发的,还是境外势力煽动?那个总是站在一旁窥视一切的颧骨高耸的美国人,又在盘算什么? 隐隐地,你能看到大国博弈、政治角力的暗影,但也可能,其实什么也没发生,不过是一些欲望的碎片或蠢蠢欲动的人心。 最终,这一切压力落在主角身上。这个傀儡官僚,自被搅动的波澜大作的海水中,再次从王的幻觉中苏醒,体认了傀儡的命运。 这份岛屿上的煎熬,又何尝不是变动莫测的世界里每个人的煎熬。
鲍勃粥2022-10-16 21:54:30
9.9/10 #NYFF 电影名:Pacification = Pacific + Fiction ~ Patrifaction,一种虚构与太平洋上的“石化”或“僵直”状态。塞拉并未轻取近年来极富人气的“去中心化”视角,而是将目光汇集在太平洋岛屿,并以此“重中心化”:构建多重力量在此周旋的,却粘稠的状态,将地缘重置为虚构的中心。但所展示的机动性是有限的,正印证着“后资本主义”或“晚期资本主义”的状态:历史的终结或时间的永恒。那些迫切的威胁(核试验),传统的地貌,和监视行动都陷入原地打转和自我循环,最后找寻的无谓是饮酒作欢和虚妄沦陷,且塞拉的表达依然是贴附于“身体”的感官性的。未曾被亲昵触碰的海水,起飞又落地的飞机,模糊的海天边缘,被丛林遮掩的视线,一切都被漩涡般的力量汇聚于岛屿中心,并在震荡与起伏中喘息。
房NN2022-05-28 02:28:39
其实对题材完全不感兴趣,一小时后越发觉得精彩,结尾肃然起敬。氛围太好了,全片都好像裹着一层磨砂罩子,神秘,幽暗,在轻柔的晚霞下鬼鬼祟祟,一个谣言的距离,一个政治的幽灵。
寒枝雀静2023-01-02 00:07:41
A / 影片里的诸多光线像是某种致幻的诱捕器。自然光源似乎是柔光滤镜人造的,而人造光源则仿佛自从海洋诞生就在那里发散着。但这种幻觉又并非某种梦境,而是为了构造出某种近乎冷漠的自然节律。人的目光慢慢转换为动物的窥伺,人在光与阴影之间穿梭就像动物一般爬行,人披覆着灯光就像水母在吸食着它,而那些闪烁的帽子、衣服条纹就像剥去了最后一点诗意或美感的萤火。于是光成为了最原始也最现代的阶序构造,它既唤起一个并未被湮没的动物世界又揭露出隐约的当代政治谱系——而那深渊中的核爆,又何尝不是一种无限远又无限迫近的统治性的潜在光波呢?
文森特九六2022-12-31 19:34:06
毫无疑问入选20时代最重要的作品之列,眼前的世界如何在失衡的感知当中坠落、昏迷和淹没——关于怀疑的悲伤与神秘。
晚不安2022-08-15 21:50:58
地狱天堂皆在人间,享受和煎熬也在一线之间。一部挑剔观众的电影?至少我没能在这个秀场里找到任何容身之所。可以很明显地感受到塞拉在细致地控制摄影机和光影,但他所选择的文本又分明是空洞和无聊的,而导演本人的自大很大程度上也投射到了人物身上,他们在这个浮华世界上拖着一副空荡的皮囊。
咸菜帮老大2022-10-06 08:39:36
既無形式美感,也缺乏敘事熱情,只有攝影機堅定地對準虛無,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如何討論情緒?最後一段艇上演說宛如迷離的飛行終於落地,在給你更清晰的現實指涉同時,卻也終於露了怯。
消亡之人2022-08-13 17:31:56
漫长的梦魇。并终于在最后漫天的红光中窒息。 如果政治是一场最拙劣的斗鸡表演,那政客们就是观众席上高谈阔论的眼睛,我们则是被丢进赛场里互相啄食的鸡。 如果政治是一家夜总会,他们就喝下所有的酒,享受所有的灯光音乐和狂欢,我们则沉沦在永不结束的宿醉中。 最喜欢的其实是它终于给了“商女不知亡国恨”一个合理的解释。她们可能只是真的不知道,国要亡了。 又是一部因为看的时候手边没有酒喝要后悔很久的片子。
二月鸟语2022-08-16 01:21:42
对这几年的塞拉不要抱有期待,就那么多破事来来回回讲这么久,感觉他已经走上不归路了….
耐观影-Xavier2022-05-27 02:01:22
# 75 Cannes 主竞赛# 前面一个小时貌似无聊琐碎的故意放慢节奏的对谈一下子被大溪地铺天盖地的巨浪打断了,后面的故事变得愈发耐人寻味,此部电影似乎即将成为本届戛纳电影节我心中最精彩的一部,金棕榈也是可以一博
好样的2022-08-13 18:26:27
12th BIFF. 观感与观后感同<Zama>。撕裂的殖民地上无叙事可言。若现的潜艇与传闻的核爆是殖民者政治上的克苏鲁。大浪翻涌。外来者永远不知道去留何时。正巧刚在海岛上待了一个月。每天的夕阳与海浪越美,便越清楚身不属此地。
土嗨八贤王2022-09-06 22:51:20
《岛屿上的煎熬》就是法国电影里那些装腔作势却空洞乏味的政治惊悚电影的代表,围绕核恐慌,核阴谋,讲当今法国的新殖民主义。通片对话,所有信息都用台词交代。借用异域风光的场景铺陈,看似精美,却都是花里胡哨的花架子。而这个问题,其实在塞拉的前两部长片中就已经得见。精致的美术填补不了作者意识的空洞,只有刻板的表演,刻板的设计。毫无真实感可言,便也无法立住基本的叙事逻辑和人物情感代入,空留岛屿上无尽又乏味的煎熬。
一條魚佔滿了河2022-08-20 18:08:56
為了過剩的表達欲而犧牲了敘事效率,一段段目的性太強的金句,更像是為了金句而金句,顯得油感頗重,和故事推進形成一種錯位,讓人覺得勁使歪了,第一幕時尤為明顯,相當煎熬,直到第二幕才有所好轉,而開場已經近一小時了。我試著將一個或幾個角色視為一方勢力的具象化,看能否在矛盾拉扯間解構更多的隱喻,並未能成立。Shannal作為電影中唯一的酷兒元素,也是本屆北影節鮮有的元素,其身上其實還有更為特別的民族文化遺留可挖掘,可惜只被作為一個符號置於電影中。#BJIFF2022#
水水2023-01-03 02:54:31
这不是岛屿上的煎熬。。。这是观影者的煎熬。。。
希区不苛刻2022-08-13 17:34:32
塞拉的文本其实是抓人的,如果观影前够精神的话是很容易陷进去的。与其说是煎熬,不如说是梦魇。穿着在里象征平等的一尘不染的白色西装,迂回在原住民和政府之间,在没有地缘的小岛,夜总会即是政治。海与天是蓝色的,岛民的衣着是蓝色的,海军在蓝色空间舞蹈。放纵以后,海天尽染一片红,汽艇在血红的海面划出涟漪,那本应是“博爱”的红被强制兑换成了“伟大的牺牲”。
7¼2022-08-14 22:34:27
外国语言确乎是能制造迷惑的,可片中仅有的几句英文对白大有拨云见日之效——旋涡式的螺旋下落。全片以海、空两幕作为转折点,整体速度不断加快:海之前充斥着大篇幅的冗长的对白;海与空之间却只有与当地代表割席和欣赏斗鸡舞两场戏;紧接着的空则只用了一个镜头就让Shannah迅速上位;再往后便瞬息万变。
sdebut2022-08-14 18:11:45
要旗帜鲜明地抵制这种明明不知道要讲什么故事还要用破碎的叙事故作姿态地挑逗一些议题的行为。明明是往情节剧或者类型悬疑片方向都很有潜力的政治剧本子,被冗长和不知所谓的剪辑糟蹋得不像样子。至于光线和配乐塑造出的“神秘光晕”,除了影像本体论教义之外在文本内部能找到任何justification么?还是说这本身也是种后殖民的凝视?
qw0aszx2022-05-24 17:38:28
看不懂 但想再看一遍 / 北影节给了我再看一遍的机会 大银幕第一排看冲浪还是很舒服的
Prolovad2022-08-13 18:11:44
人物游荡后消失的电影,类似《记忆》的行进方式,但和阿彼察邦追求敞开不同,塞拉追求回到原点,人物经历的一切在抽象的灯光下变得无关紧要,他消失在自己建构的现实中。
徐若风2022-12-31 22:17:55
跨年夜看这个,我只能说我努力了,但……
猪猪心2022-08-13 17:18:43
挺有意思的背景怎么拍得这么煎熬,欣赏不来大概是我道行不够吧……前面嘴炮也实在太多,夕阳倒是看了个够,想等等有价值的影评。
汪金卫2022-08-20 12:41:29
【北京电影节展映】影片有叙事性,因此观感并不怎么煎熬,更无困意。影片由法国20世纪在此进行过多次核试验的历史阴霾发散开来。和男主角一起在法属波利尼西亚热带岛屿塔希提岛的迷幻氛围中惶惶不可终日,感受山雨欲来而无计可施的无力感,以及对疑似“境外势力代言观察者”真相的困惑不解。并且能在大银幕上感受影片的摄影。
火娃2023-01-03 00:16:53
6/10。塞拉透过镜头平视的距离、话语的密度和海浪的震颤来呈现太平洋岛屿的殖民景观,让巨大的政治机器沉没于模糊中,在专员用望远镜观察海面的转折戏,他四次举起望远镜、挤了挤眼睛再调整焦距,终于从抽象的海平面看到了黑色巨物的形态,这目光凝聚的焦虑通向了身处异域的恍惚状态,观众跟随这个戴着墨镜、面容憔悴的男子行动,从私家车到夜总会,甚至看到他乘船滑行于波涛之上,生活在他脑海中虚构的关于核试验的幻想中。原著民的生态舞蹈、斗鸡活动,酒吧迷离的灯色和双性人舞娘,岛屿的海风和茜色夜霞,形成了对海岛经济产业、物理风貌的模糊感受,专员在这片奇特的风景中独白,隐约察觉到他的荣耀时刻面临终结,他似乎从未和本地人、军官展开正确的交流,就连他和男性化的接待员莎娜在阳台上暧昧互动,也没有确定情感,这就是殖民者内心的煎熬吧。
Leave no trace2022-10-06 11:39:41
4.5 结构、节奏和具象/抽象的界限都把握得很好,相比起来台词和导演没那么出彩,有些遗憾
DeckardYang2022-12-30 23:38:20
【5】塞拉这次似乎是有点“里维特化”:在漫长的过程中溶解类型的强度,所呈现的复杂系统并不是关键,仅保留要素以承载秘密与阴谋,同时并非结果导向的,一个个松散的节点才最迷人。此外Pacifiction的特点在于像写作般呈现了章回的结构,声画处理上极细致,这方面确实回归《堂吉诃德》,令整座岛屿极具触感,环境同情节共振,叶片、海水与灯光都变得危险,并渐入佳境。这是当代作者们依靠相对可观的预算和技术能带给我们的,配得上神乎其技这一形容了。
幽灵不会哭2023-01-01 16:57:23
年度最佳,塞拉在第一个镜头中就展现了现代文明与自然原始的对位,接着我们看到制服、西装包裹的外来人与裸露的原住民,海洋深处的潜艇如幽灵、如梦魇,高级专员是个矛盾的存在,他代表国家,又渐渐融入了这座岛屿,但哪边才是真实的他呢?他不断地走入到漩涡的中心,在结尾的高潮戏中,我们发现军队、外国间谍、当地人,他们窥探着彼此的秘密,却又勾连着,无法触碰的真相,危险、神秘,斗鸡舞蹈、文学记叙,专员的艺术拯救灵魂终究失败了,大雨中的灯亮起来,摘下墨镜用望远镜去看吧,但在黑暗的舞池中一切又变得不可言说了,那废墟的酒店和曾经核试验的悲剧都在暗示着这个岛屿天堂下的地狱图景,癌症和花朵都是岛屿的象征,但唯有海浪在寓言着这个美丽又安详世界未来的命运,欲望的可怕面貌将会染红海水,然后所有人都不可逃离内心的监狱,永远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