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桃林林2010-01-24 15:56:24
童年阴影,又是童年阴影,总是童年阴影,老是童年阴影
冰红深蓝2013-02-19 00:18:22
【2021.3.6.美琪 2K修复版重温】一部曾被严重低估的经典。①关于看与被看、窥视癖、施虐癖与电影机制的杰作,不断在银幕内外构成多重窥视(窥视的套层),又是首部频繁运用主观镜头呈现杀手视角的电影,逼迫观众反思自身的窥淫心理,导演自己出演父亲、让儿子出演童年马克亦透现出自我揭露的勇气。②对后世各种杀人狂电影及反思探讨暴力影像的佳片(如[死亡论文])影响深远,摄影机成为攻击性武器,对小马克的持续拍摄袭击与狗仔队无孔不入杀死私人个体的行为异曲同工,也是技术理性威压的极端。③首部彩色杀人狂电影,既有表现主义明暗光影,又有成为母题的鲜艳色彩轮换,一如摄影棚彩灯、片中片里的多彩箱子、女主更换的衣服与暗房内的红蓝对峙。④对表演(虚假与真实)的探讨是另一元电影维度。⑤摄影机成为性器、情人与衣服。(9.0/10)
鬼腳七2012-04-15 16:15:22
摄影机窥人和童年被拍摄的双重意义,马克的暴力其实是一种对躲在镜头后面的安全感的依赖。片子的视角非常多元,打光也很有意思。典型的老派惊悚片,况且还是英国的。三星半。
Clyde2013-12-24 23:17:18
这部导致迈克尔·鲍威尔中断导演生涯(因舆论被迫离开英国)的话题之作,上映的时候遭遇了口诛笔伐,但今天看来,这无疑是一部杰作!除了是一部心理惊悚片,这还是一部富有隐喻的影片——电影,也许源于人类偷窥的欲望。
vivi2011-12-25 21:04:03
海伦不是第一次就觉得马克很变态么~ 海伦她妈更是莫名其妙的直觉又完全不知道在干吗~ 最后马克好好似为人类牺牲一样太恶心了~ 故事很幼稚,但是镜头还算不错。
Singin'in rain2020-03-17 14:54:46
超越时代的伟大作品,对恐惧和欲望的具象化展现极其深刻,个人认为甚至超过《惊魂记》。唯一的错是生不逢时,当时保守的英国人无法接受,甚至影响到了导演和男主的生涯。A man with a moving camera, 当摄影机成为了他的阳具,他的生命便成为了一场巨大的观察。
墓岛GRAVELAND2019-08-25 22:55:26
摄影机不仅是视觉器官的延展,更是暴力与性意识的外化,通过精神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在影片中如何从观看—被观看的权力话语转化为菲勒斯的替代物,每个摄影师都会有暗色的密室,那里是无意识中最为淫秽的Obsession之入口。
开场长镜,通过机械之眼展现的“第一人称”,它试图模仿粗糙的偷拍影像,正如同摄影机模仿了眼睛的观看;但是,在那条黑暗的街上永远我们无法看到任何属于摄影的东西,制片厂黄金时代的棚拍总是带有近乎表现主义的精致,如同取景器的黑色十字准线注定了它无法变成肉身器官。
另一方面,《偷》展现了一种超前的网络意识,“第一人称”与“偷窥视角”如今已然近乎成为了网络空间中电子游戏与色情录像的标配,当我们尝试去“构建”临场感,模拟“偷窥”时,实际上恰好证明了色情或我们至少有一方不在场。
掉线2015-08-31 16:30:13
【B+】看的时候觉得年代所限一些场面表现的太含蓄有些可惜,没想到当年居然因为涉及性 暴力等众多敏感话题导致导演被封杀,场面调度非常棒,布景布光都很出色,可惜同年有部更有名的恐怖片,希区柯克的《惊魂记》
如2015-01-13 23:07:38
虽然拍摄各种精致,但是这是那种会让我从某一个时间点突然看不下去的电影。Helen那也叫天真美好嘛--我就是想说,这部电影中的怪诞的灵气怎么后来的英国电影中几乎再也木有粗线过呢...
stknight2010-12-31 08:59:45
《偷窥狂》堪称偷窥电影/变态杀手电影中的经典之作,此片是第一部采用特艺色彩技术拍摄的惊悚片,在主题和内涵上则前卫地对虐童、性、暴力、偷窥欲望等内容进行直接表达。此片曾在当年引起轩然大波,导演迈克尔·鲍威尔不得不离开英国,直到六十年代末因受新好莱坞运动推崇才重返影坛。
蘇小北2011-06-28 21:49:18
电影中的人用镜头偷窥他者,电影外的人何尝不是在进行一场偷窥?可以看成对电影的一种反思,即在记录的行进中,如何把握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到底何种表现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接近真实,或者是观者所能接受的真实。电影艺术对观众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他需要自我的内省与反思,以及内在的价值考量。
2018-07-18 22:42:01
开头观众被置于一种绝对的主观体验,看到的只是表面,而随着情节发展“被隐藏的”内涵才渐渐显现,于是剧情内的偷窥和屏幕外的偷窥形成多重嵌套,而电影作为一种窥视载体其镜头的被迷恋属性也重新被审视。《偷窥狂》和《惊魂记》一个同样牛逼之处在于几乎没有直接暴力场景和血腥画面却令人战栗不已,同样没有大尺度裸露镜头情色感却处处弥漫。
Marni2011-09-15 12:20:40
可能是我期待过高,总之没有想象的好看。。。。
阿牛2021-03-06 20:50:06
节奏很不错哎!惊悚氛围刚刚好,加点黑色幽默,虽然有些细节粗糙,比如Helln妈的bug设定,但整体很喜欢,有点看希胖Psycho的感觉。#2021英伦电影大师展之3@美琪
冰山李2011-11-29 11:15:39
8.7;黑暗裏永遠現在,光線裏前塵又再
米粒2014-09-07 10:43:10
同样是童年阴影,相比《惊魂记》的巨大成功,这部同样精彩的《偷窥狂》却经历了许多年才获得它应得的评价。当然个人觉得惊魂记在悬念保留和角色塑造方面更胜一筹,但这部真的不容错过,游走在对性欲和恐惧之间的执着让主角的心理无法被完全看透,把悬念持续到最后一秒
深邃2021-03-07 00:01:52
@英伦大师展 五星只能说银幕加成,有幸和那么多观众一起在窥视者与被窥视者的角色中间反复横跳。窥视者的部分最典型是结尾对女主角看到影像以后惊恐反应的长时间拍摄,这正是变态男主在影片中段想拍下来的东西。被窥视者的部分也极尽天才,警察拿手电筒直射镜头的时候,观众充当的正是男主角童年阴影里被强光照射的角色。其他天才的地方也数不胜数,比如男主的凶器直接揭露了摄影机的非法性,同时又与性器呼应。本片还与伯格曼颇有缘分,男主在报刊亭对钟表的拍摄与《野草莓》的梦境契合,而片中人物几次与银幕的照应又似乎启发了后来的《假面》。最后再提一句女主选角,甚是眼熟,后来发现希胖把她选去拍摄了《狂凶记》,不禁想到本片与《惊魂记》迥然不同的境遇,不胜唏嘘。
Lies and lies2013-01-03 18:34:07
跟《放大》用的似乎是同一批底片。Mark的表演貌似启发了Vertigo,不过Helen也跟Mark一样神经质有点说不通。Mark想要完成的纪录片的全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彼得潘耶夫斯基2020-12-14 10:40:31
这部电影围绕一名连环杀手展开,凶手在使用便携式胶片照相机记录她们垂死的恐怖表情时谋杀了妇女。这部电影的争议性主题以及评论家的严厉批评对鲍威尔在英国的导演生涯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是,它引起了追随者的追捧,并在随后的几年中对其进行了重新评估,并被广泛认为是当代Slasher film的杰作。从表面上看,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主人公,父亲和受害者之间的弗洛伊德关系。但是,一些评论家认为这部电影与观看主角的行为一样,是关于观众的窥淫癖。罗杰·埃伯特在对这部电影的评论中指出:“电影使我们成为偷窥狂。我们在黑暗中坐下来,看着别人的生活。这是电影院与我们的讨价还价的机会,尽管大多数电影都表现得太过出色了。”
灰狼2021-07-10 10:05:52
很明显把摄影机比喻成阳具的延伸是不准确的 因为摄影机只是视觉欲望的延伸 它还需要体感欲望的综合 这就是马克所设计的究极装置 三脚架的一条腿被设计成尖刺 当他行凶时将这根腿掰起来 就是人的勃起 刺入女性身体(通常是喉咙) 也就是插入了 这一装置还配备了一个反射的镜子 所以极致的恐惧就是极大的快感 对凶手对受害者都一样 说的更直白些 奸杀狂的最高乐趣就是对自我的奸杀
醉舟2012-11-02 23:21:42
大特写的恐惧,展现电影摄制的侵略性与罪恶性的场段让人记忆深刻,且富含隐喻哲思,“镜头即罪恶”揭示电影艺术的黑暗面。电影的摄制人与观影者构成镜头偷窥的主体,被偷窥的客体也因自己的镜头恐惧,我们看电影也可以视为在偷窥,从而将围绕电影的演员,导演,观影者都变成了偷窥者,对主体与客体的模
蔡燧2021-03-06 20:45:06
Take me to your cinema 不止是一部顶尖的惊悚电影,更是一次对摄影和电影诡异、疯狂、极端的表白
初音方法论大帝2020-12-03 23:11:30
8.9分,为啥有的豆瓣影评人会以:"又是童年阴影,总是童年阴影,老是童年阴影″来评价一部1960年的电影呢,1960年拍童年阴影应该可以算是这种类型的鼻祖吧。这就好比你看奥特曼总是看到雷德王出现看烦了,于是批评1966年初代奥特曼里的雷德王:"又是雷德王,总是雷德王,老是雷德王。″这真的是让人黑人问号???
吴丝月2019-02-25 12:26:01
惊悚版的《持摄影机的人》,一部惊悚片中包藏着一部自导自演的变态杀手私人传记纪录片,按照一般来说的规律,偷窥(voyeurism)母题都能引起对于元电影的思考。也可说是英国版的《精神病患者》,只是前者恋母,后者恋父;前者侧重于暴力,后者更关心性。
穆如初2014-01-29 15:09:07
导演的思想和技法超前且独具才华,可叹生不逢时,竟因为这部佳片而臭名昭著。气氛超赞,男主的表演也很带感,却却诺诺又温柔邪恶。原来跳舞妹子竟是红菱艳!/1.摄影机镜头2.开场酷炫!第一主观视点转为观看视点3.心理阴影4.伟大的人常常感到孤独5.偷拍惊吓反应6.盲人看透一切7.时间8.我很害怕我很开心
般若死火2015-05-03 03:21:08
导演竟然选饰演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茜茜公主的丈夫)而成名的Böhm来塑造一个结合了有着受虐童年的变态性癖杀手,实在太屌了!而且还成功将恋物癖、恋残癖、施虐狂、偷窥狂、跟踪狂这些被当今cult片大肆使用的变态杀手标签糅合进了这个角色,太TM前卫了!
伯克希尔2014-08-30 10:38:55
自从有了精神分析这个东西,童年经历与变态心理之间的表现与分析在电影里就大大增加了,是这个意思吗?这片子够用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理论写一本书了
夏夏夏夏夏夏夏2010-12-03 18:12:48
大赞灯光布景美术,导演是气氛渲染大师,只是结局略仓促。四层偷窥,包括我
持人的摄影机2021-08-31 02:18:22
9.0/10。①癖好怪异的连环杀人狂摄影师男主(他的不正常来源于童年时研究“儿童恐惧”的父亲把他当实验对象并用摄影机纪录这些实验“成果”)与女主相爱后在从良和继续杀人间徘徊挣扎。②不管是把摄影机对准其他人或物、还是看电影、还是摄像机视角镜头等都皆是对「凝视」概念的视觉化。这种带着惊悚可怖气质的视觉化「凝视」的不断出现使得观众对自己看该片时的「观看」行为本身感到不安。极其电影化的惊悚。③色彩有种迷离诡谲的美;大量用低调打光渲染心事重重和悬疑诡秘的气氛;各种惊悚/诡异的配乐;哈哈镜下扭曲的女主脸。④男女主表演有些浮夸,缺乏足够的回味;一些剧情太拖节奏(觉得男主不对劲的女主妈妈、男主偷窥警察片场探案、等)。
censored dump2020-06-14 23:18:30
男主(由指挥家伯姆的儿子扮演)对摄影机有一种官能的迷恋,随时用取景器观看,会亲吻和抚摸机器,甚至脚架会象征性地勃起(桑塔格眼光真毒),整部电影流露出浓烈的精神分析意味,男主的内外两套居所,像是两种自我/界,摄影可不就是将实在转译为象征么,创伤和礼物,都来自父权子受(盗梦特攻队应该致敬了这段),在这个链条里由官能移“情”到机能(对焦-瞄准-cut),即便不被成人之爱闯入(另一种窥探),它也面临欲壑难填的困境。这个阴暗的故事,捅破的是观众与导演的共谋,因为观看直接变为犯罪的动力,安东尼奥尼和杨德昌后来对拍摄都有精彩的发挥,拍摄伦理也愈发成为影像焦点,本片某种程度上败在时代错位,高饱和的特艺色彩,大量棚内布光场景,甚至让希勒梦回《红菱艳》跳了段舞,这些都削弱了叙事的现实性,观众知道这只是电影。
甘草披萨2015-01-31 15:55:03
英伦展@美琪 重看加星,非常的挑衅、前卫,上映之后的腥风血雨怕是很大程度上是鲍威尔如此赤裸裸地扒皮观众心理,他像皇帝新装里的小男孩:血腥、病态、裸女、恐怖……这些不正是你们喜欢看的吗?你们还假惺惺地道貌岸然地反对?对于导演自己也是一次残酷的剖析,比如见到本片的原著,导演自己难道不像男主一样,情不自禁流露出病态的刺激的兴奋感吗?!男主与楼下邻居的关系,窥视狂这疾患本身,也都很有精神分析意味;还有摄影机与观众的视角,电影“真实性”的理解——“这不是真的对吗?这只是电影对吗?” 越想越觉极具多重解读空间值得反复琢磨,很有后劲的电影
品客2014-10-27 04:58:43
影片中的摄影机被赋予了武器含义,这是他与父亲阴影抗争的唯一途径,而总是穿戴整齐的形象暗示着他的自我保护。本片没有为了悬念而用受害者的视角,而是从凶手的背后让我们参与偷窥。凶杀和重要的场面被导演用留白的方式带过,观众也产生更大的偷窥欲望,我们即是Mark,我们不也在某种程度扭曲吗?
好样的2014-03-22 22:55:51
带来另一种可能。即眼之愉悦的消费娱乐性银幕之外一种收纳恐惧而且并非因光影而是电影本身(三脚架)而产生的恐惧。同时也是阴暗版楚门世界。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绝对前卫的主题设置。
青貓2011-07-23 00:37:57
前半部分好过后半部分,经典的偷窥系电影模板,精神变态+偷窥+童年阴影+性格扭曲+虐待儿童+暴力多种元素融合
浪2011-11-27 18:58:31
题材不错,觉得由库布里克或希区柯克拍会更好,德帕尔玛也可以
山上风下2021-03-20 21:22:11
害羞伪装冷漠 镜头侵入生活 不上锁的暗房 阴影里的盲人常客 直视死亡时刻的面容 吸食恐惧成长的被摄客体 反客为主来克服恐惧 经典的俄狄浦斯情结 诡异奇情又唏嘘 每个元素都够喂养惊悚片的某一分支了(怪兽大学?)丨 但是女演员片场剧情很难不爆笑(
荀一墨2011-08-23 13:32:28
知道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吗?那是恐吓.我只做了些简单的事,很简单,当她们看到这个,摸着她们的喉咙,知道我要杀她们,我让她们看着自己死,让她们看到,自己的恐怖样子,如果死亡也有面孔,她也可看到...
Marty McFly2011-05-05 23:43:30
看着镜子中自己极其恐惧的脸的人,比窥视者更直接更激烈地面对死亡的面孔并且无法隐藏自己
红袍修罗2020-12-10 19:53:33
①摄影机对马克不但是记录影像的工具,同时也是杀人的武器②海伦母亲凭着出色的听力与直觉直指马克的内心世界,那是一个母亲对女儿的最大保护③自我毁灭,自我释放,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大概率会扭曲一个人的性格
塔可夫司机2022-10-01 18:05:47
Mark父亲作为心理学家事无巨细地拍摄、记录他的所有,房间都是监控,甚至使他恐惧记录反应,他由此形成偷窥狂心理,在电影厂上班的他却是变态杀人狂:用摄影机腿的尖刀刺向女人,在镜头放上扭曲的镜子,记录她们死前的恐惧,从开头被杀的妓女,到半夜被骗去跳舞演戏杀掉的替身女演员,这一线导致了调查的进展,女演员早上演戏打开蓝箱子精神崩溃,而男主也偷拍警察调查,最后在片场遇见精神病学家交流偷窥狂时升上平台被引起注意,然后她因为同事照片灵感杀了开头一个拍照的妓女,然后回家要被抓,自杀完成拍摄。他的房屋出租了一楼给海伦一家,她的母亲一直觉得他不对劲,最后去质问,而海伦从生日进他屋、看暗室摄像机,看他幼年恐惧影片,到后面想让他为童话魔法摄像机拍照,她爱上了他,最后他死时候还很伤心。被变态折磨成变态,爱也救不了他.
Granite_花花2011-09-12 17:28:41
你知道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吗?那就是恐惧本身。
阿廖沙2010-06-30 20:03:25
这片60年代粗糙的质感反而让人有感觉,再加上独居男人病态的气场和稍显单薄的童年影像的心理因素。片中出现的morbid urge to gaze,voyeurism,scoptophilia,Peeping Tom都指向窥阴,明显与电影主题很不符。令爱这片的人多少也有窥视的癖,哈哈
arlmy2020-06-03 17:40:09
6.3 倒像个预言了,渐渐丧失隐私,被记录和研究,被设备胁迫与控制。自我矛盾与无法自洽,无法与社会接合,最后自毁。
铁松2010-10-05 01:48:50
虽然鲍威尔的因为导演了《偷窥狂》毁掉了自己的前途,但却为影迷留下了一部经典之作。本片和希胖的《精神病患者》有异曲同工之主义妙。影片满是表现主义色彩,中间夹杂黑白的电影片段,穿插着片场的绚丽的打光,从形式到内容都细致完美,50年前的电影今天一样好看。
annie2017-10-18 12:24:04
一开始就直指要害,影像的天然属性当中即有窥私欲。将矛盾完全集中于这位在电影厂工作的摄影师身上。除开那位在片场止不住打喷嚏的心理方面的专家,整部片子毫无喜剧和光明色彩。恐惧本体才是最令人恐惧的事情,于是观看恐惧变成了比死亡更让摄影师神往的画面,而观看自己的恐惧,造就了最惊人的电影。
FeiY2019-08-01 03:00:49
故事很简单,也并无可怖的场面,但确实令人悚然。真正恐怖的是“成相”而不是“相”本身。
留下来2021-05-25 16:36:26
Peeping Tom 来源于马背上的Godiva夫人的故事,Godiva夫人为了帮助全城人减税,甘愿裸体骑在马背上游城,百姓都为了表示尊重呆在家里不出门,只有一位叫Tom的裁缝偷偷去看,因此Peeping Tom被用作指代那些偷窥者,通常带有负面色彩。
爱看古怪电影2013-05-10 00:14:08
演员的面部表情和对白,在现在看来就像在背台词!表现的内容在当时是禁忌的,在今天看来却相当有深度,可谓是经典!肯定会给后辈带来深远的影响!这样的片子,很多大虾评论都会引经据典,大加赞赏一番,作为普通观众,这片子太过乏味了,既没有心理的压力感,也不存在恐惧感!时代不同,思想不同!
文冶武2021-03-06 20:56:10
配乐和摄影一流,遇害的第二个女孩是《曲终梦回》里的芭蕾舞女孩,在片场的即兴舞蹈太惊艳了!
Orenda2017-06-08 18:20:04
叙事属于顶级,无奈老片子都有种舞台感,表演夸张。一个关于精神障碍与偷窥杀人狂的故事。最后提示一下,那个单词叫scopophlia,the morbid urge to gaze。
十一伏特2023-01-09 22:30:52
摄影机成为男性特征的外延,用镜头窥视、用支架侵犯。窥视者躲在镜头背后,镜头画面里只见被害者的恐惧表情,观众通过电影和窥视者达成共谋。
这种传统制片厂出身的老派导演作品,会给予凶犯足够的背景分析,从童年被父亲拍摄记录导致的精神状态异常。70年代后的恐怖片往往忽略这点,直接就精神病杀人狂。
这部电影是英国第一部出现女性正面全裸的主流电影,在第三起谋杀前的最后一个镜头,Pamela Green侧身躺在床上。
SaynomorE2022-06-17 08:36:29
太强了,比我想象的有意思。如果说希区柯克的电影是单向male gaze的最典案例,这部则是集幽默嘲讽和深度思考镜头内外隐含的权力关系于一身的佳作。它受到的非议来自于一种超前且暴力化的展现方式,远远早于Mulvey在70年代揭开的关于镜头与性别权力关系的文本依据。Mark的“被看”与“看”的反复呈现出一种非单向的关于电影所代表的“观看”关系,即它既是一种绝对权力(镜头的掌控者)的窥探/施暴过程,也存在一种ta关于被拍摄事物的自我反馈过程。甚至不仅是拍摄者,Helen可以视作观众这一角色,而她对于这份送给自己的礼物,则有着作为女性观众体验male gaze(视为镜头的权力关系而无关拍摄内容)时那种本能的生理厌恶感,即使这种面部表情也处于一种被凝视的状态。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把男主解读为性的认知障碍
欢乐分裂2021-03-06 21:28:31
#重看#3.5;摄影机某种程度上真正成为「人眼」,主观镜头开场即营造偷窥视角,始终处于焦点的目标人物脸上映射着摄影机「主体」;摄影机是看向世界的窗口(对应他偏好于窗外窥测的习惯),是沿袭父亲阴影的心魔,是处理正常交际/情感的铠甲,也是抵御恐惧的最终杀器,一个被恐惧养成又遭反噬的人,一个成功又失败的观察样本。
不着血腥,氛围却甚是惊悚,打光方式与影子的运用仍携有表现主义的印记。
Eccentric Cat2011-10-22 23:08:47
Powell涉足各种题材嘛,男主性别身份:女。对象状态:恐惧。男主演的一般,而且几次毫不留情把女主推倒,头也不回
一个人吃吉野家2022-01-08 12:16:41
其实可以很好的作为心理剖析片去观赏。人的窥探欲与生俱来只是程度不同,大多数人是在公序良俗和道德意识范围内的好奇心与窥视,成瘾无边界的窥探狂则更多是心理障碍疾病。Mark父亲对其童年时就进行的录像让人联想到华生的小阿尔伯特恐惧实验,M父通过条件刺激M引起惊吓,中间的媒介与象征物是摄影机。以至于最后的M开始期待女人们惊恐表情的出现,记录下来并反复观赏,当然最完美的是献祭上自己的影像。记录下完美惊吓时他抚摸镜头的表情宛如性高潮,三脚架上的尖刃+扭曲的镜像,任谁看了都会惊吓至极。所以他爸究竟为什么这么做呢,只是为了所谓的实验与纪录,这太扭曲病态了。
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迷魂记》,这两部真的足以并肩!是氛围和心理上带来的强烈恐惧与欲望展现。
NeonBible2021-03-06 21:05:09
2021050 美琪大戏院。妄图通过极端手段追求艺术的极致境界,一个探讨虚构与真实的悲剧故事。女主的盲人母亲就是最佳例证,丧失视觉之后锐化的听觉与直觉,而这恰恰是影像难以直接捕捉的。离开了老搭档的鲍威尔对于好本子依然敏感,甚至更犀利。
懿罂2013-01-03 22:25:34
童年阴影导致心理创伤,造成人格缺失。这个童年阴影设置的很特别又具说服力。爱情是良药,但不是解药。结局的解密还是挺出乎意料的,不错的老片子。
HysteriafoX2016-07-12 17:57:28
我也想看到自己的死亡,恐惧恐惧本身,有个变态老爸,我好把这一切都推他身上
偷窥狂豆瓣热评
桃桃林林2010-01-24 15:56:24
童年阴影,又是童年阴影,总是童年阴影,老是童年阴影
冰红深蓝2013-02-19 00:18:22
【2021.3.6.美琪 2K修复版重温】一部曾被严重低估的经典。①关于看与被看、窥视癖、施虐癖与电影机制的杰作,不断在银幕内外构成多重窥视(窥视的套层),又是首部频繁运用主观镜头呈现杀手视角的电影,逼迫观众反思自身的窥淫心理,导演自己出演父亲、让儿子出演童年马克亦透现出自我揭露的勇气。②对后世各种杀人狂电影及反思探讨暴力影像的佳片(如[死亡论文])影响深远,摄影机成为攻击性武器,对小马克的持续拍摄袭击与狗仔队无孔不入杀死私人个体的行为异曲同工,也是技术理性威压的极端。③首部彩色杀人狂电影,既有表现主义明暗光影,又有成为母题的鲜艳色彩轮换,一如摄影棚彩灯、片中片里的多彩箱子、女主更换的衣服与暗房内的红蓝对峙。④对表演(虚假与真实)的探讨是另一元电影维度。⑤摄影机成为性器、情人与衣服。(9.0/10)
鬼腳七2012-04-15 16:15:22
摄影机窥人和童年被拍摄的双重意义,马克的暴力其实是一种对躲在镜头后面的安全感的依赖。片子的视角非常多元,打光也很有意思。典型的老派惊悚片,况且还是英国的。三星半。
Clyde2013-12-24 23:17:18
这部导致迈克尔·鲍威尔中断导演生涯(因舆论被迫离开英国)的话题之作,上映的时候遭遇了口诛笔伐,但今天看来,这无疑是一部杰作!除了是一部心理惊悚片,这还是一部富有隐喻的影片——电影,也许源于人类偷窥的欲望。
vivi2011-12-25 21:04:03
海伦不是第一次就觉得马克很变态么~ 海伦她妈更是莫名其妙的直觉又完全不知道在干吗~ 最后马克好好似为人类牺牲一样太恶心了~ 故事很幼稚,但是镜头还算不错。
Singin'in rain2020-03-17 14:54:46
超越时代的伟大作品,对恐惧和欲望的具象化展现极其深刻,个人认为甚至超过《惊魂记》。唯一的错是生不逢时,当时保守的英国人无法接受,甚至影响到了导演和男主的生涯。A man with a moving camera, 当摄影机成为了他的阳具,他的生命便成为了一场巨大的观察。
墓岛GRAVELAND2019-08-25 22:55:26
摄影机不仅是视觉器官的延展,更是暴力与性意识的外化,通过精神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在影片中如何从观看—被观看的权力话语转化为菲勒斯的替代物,每个摄影师都会有暗色的密室,那里是无意识中最为淫秽的Obsession之入口。 开场长镜,通过机械之眼展现的“第一人称”,它试图模仿粗糙的偷拍影像,正如同摄影机模仿了眼睛的观看;但是,在那条黑暗的街上永远我们无法看到任何属于摄影的东西,制片厂黄金时代的棚拍总是带有近乎表现主义的精致,如同取景器的黑色十字准线注定了它无法变成肉身器官。 另一方面,《偷》展现了一种超前的网络意识,“第一人称”与“偷窥视角”如今已然近乎成为了网络空间中电子游戏与色情录像的标配,当我们尝试去“构建”临场感,模拟“偷窥”时,实际上恰好证明了色情或我们至少有一方不在场。
掉线2015-08-31 16:30:13
【B+】看的时候觉得年代所限一些场面表现的太含蓄有些可惜,没想到当年居然因为涉及性 暴力等众多敏感话题导致导演被封杀,场面调度非常棒,布景布光都很出色,可惜同年有部更有名的恐怖片,希区柯克的《惊魂记》
如2015-01-13 23:07:38
虽然拍摄各种精致,但是这是那种会让我从某一个时间点突然看不下去的电影。Helen那也叫天真美好嘛--我就是想说,这部电影中的怪诞的灵气怎么后来的英国电影中几乎再也木有粗线过呢...
stknight2010-12-31 08:59:45
《偷窥狂》堪称偷窥电影/变态杀手电影中的经典之作,此片是第一部采用特艺色彩技术拍摄的惊悚片,在主题和内涵上则前卫地对虐童、性、暴力、偷窥欲望等内容进行直接表达。此片曾在当年引起轩然大波,导演迈克尔·鲍威尔不得不离开英国,直到六十年代末因受新好莱坞运动推崇才重返影坛。
蘇小北2011-06-28 21:49:18
电影中的人用镜头偷窥他者,电影外的人何尝不是在进行一场偷窥?可以看成对电影的一种反思,即在记录的行进中,如何把握真实与虚幻之间的界限,到底何种表现方式能够最大程度的接近真实,或者是观者所能接受的真实。电影艺术对观众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他需要自我的内省与反思,以及内在的价值考量。
2018-07-18 22:42:01
开头观众被置于一种绝对的主观体验,看到的只是表面,而随着情节发展“被隐藏的”内涵才渐渐显现,于是剧情内的偷窥和屏幕外的偷窥形成多重嵌套,而电影作为一种窥视载体其镜头的被迷恋属性也重新被审视。《偷窥狂》和《惊魂记》一个同样牛逼之处在于几乎没有直接暴力场景和血腥画面却令人战栗不已,同样没有大尺度裸露镜头情色感却处处弥漫。
Marni2011-09-15 12:20:40
可能是我期待过高,总之没有想象的好看。。。。
阿牛2021-03-06 20:50:06
节奏很不错哎!惊悚氛围刚刚好,加点黑色幽默,虽然有些细节粗糙,比如Helln妈的bug设定,但整体很喜欢,有点看希胖Psycho的感觉。#2021英伦电影大师展之3@美琪
冰山李2011-11-29 11:15:39
8.7;黑暗裏永遠現在,光線裏前塵又再
米粒2014-09-07 10:43:10
同样是童年阴影,相比《惊魂记》的巨大成功,这部同样精彩的《偷窥狂》却经历了许多年才获得它应得的评价。当然个人觉得惊魂记在悬念保留和角色塑造方面更胜一筹,但这部真的不容错过,游走在对性欲和恐惧之间的执着让主角的心理无法被完全看透,把悬念持续到最后一秒
深邃2021-03-07 00:01:52
@英伦大师展 五星只能说银幕加成,有幸和那么多观众一起在窥视者与被窥视者的角色中间反复横跳。窥视者的部分最典型是结尾对女主角看到影像以后惊恐反应的长时间拍摄,这正是变态男主在影片中段想拍下来的东西。被窥视者的部分也极尽天才,警察拿手电筒直射镜头的时候,观众充当的正是男主角童年阴影里被强光照射的角色。其他天才的地方也数不胜数,比如男主的凶器直接揭露了摄影机的非法性,同时又与性器呼应。本片还与伯格曼颇有缘分,男主在报刊亭对钟表的拍摄与《野草莓》的梦境契合,而片中人物几次与银幕的照应又似乎启发了后来的《假面》。最后再提一句女主选角,甚是眼熟,后来发现希胖把她选去拍摄了《狂凶记》,不禁想到本片与《惊魂记》迥然不同的境遇,不胜唏嘘。
Lies and lies2013-01-03 18:34:07
跟《放大》用的似乎是同一批底片。Mark的表演貌似启发了Vertigo,不过Helen也跟Mark一样神经质有点说不通。Mark想要完成的纪录片的全貌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彼得潘耶夫斯基2020-12-14 10:40:31
这部电影围绕一名连环杀手展开,凶手在使用便携式胶片照相机记录她们垂死的恐怖表情时谋杀了妇女。这部电影的争议性主题以及评论家的严厉批评对鲍威尔在英国的导演生涯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但是,它引起了追随者的追捧,并在随后的几年中对其进行了重新评估,并被广泛认为是当代Slasher film的杰作。从表面上看,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主人公,父亲和受害者之间的弗洛伊德关系。但是,一些评论家认为这部电影与观看主角的行为一样,是关于观众的窥淫癖。罗杰·埃伯特在对这部电影的评论中指出:“电影使我们成为偷窥狂。我们在黑暗中坐下来,看着别人的生活。这是电影院与我们的讨价还价的机会,尽管大多数电影都表现得太过出色了。”
灰狼2021-07-10 10:05:52
很明显把摄影机比喻成阳具的延伸是不准确的 因为摄影机只是视觉欲望的延伸 它还需要体感欲望的综合 这就是马克所设计的究极装置 三脚架的一条腿被设计成尖刺 当他行凶时将这根腿掰起来 就是人的勃起 刺入女性身体(通常是喉咙) 也就是插入了 这一装置还配备了一个反射的镜子 所以极致的恐惧就是极大的快感 对凶手对受害者都一样 说的更直白些 奸杀狂的最高乐趣就是对自我的奸杀
醉舟2012-11-02 23:21:42
大特写的恐惧,展现电影摄制的侵略性与罪恶性的场段让人记忆深刻,且富含隐喻哲思,“镜头即罪恶”揭示电影艺术的黑暗面。电影的摄制人与观影者构成镜头偷窥的主体,被偷窥的客体也因自己的镜头恐惧,我们看电影也可以视为在偷窥,从而将围绕电影的演员,导演,观影者都变成了偷窥者,对主体与客体的模
蔡燧2021-03-06 20:45:06
Take me to your cinema 不止是一部顶尖的惊悚电影,更是一次对摄影和电影诡异、疯狂、极端的表白
初音方法论大帝2020-12-03 23:11:30
8.9分,为啥有的豆瓣影评人会以:"又是童年阴影,总是童年阴影,老是童年阴影″来评价一部1960年的电影呢,1960年拍童年阴影应该可以算是这种类型的鼻祖吧。这就好比你看奥特曼总是看到雷德王出现看烦了,于是批评1966年初代奥特曼里的雷德王:"又是雷德王,总是雷德王,老是雷德王。″这真的是让人黑人问号???
吴丝月2019-02-25 12:26:01
惊悚版的《持摄影机的人》,一部惊悚片中包藏着一部自导自演的变态杀手私人传记纪录片,按照一般来说的规律,偷窥(voyeurism)母题都能引起对于元电影的思考。也可说是英国版的《精神病患者》,只是前者恋母,后者恋父;前者侧重于暴力,后者更关心性。
穆如初2014-01-29 15:09:07
导演的思想和技法超前且独具才华,可叹生不逢时,竟因为这部佳片而臭名昭著。气氛超赞,男主的表演也很带感,却却诺诺又温柔邪恶。原来跳舞妹子竟是红菱艳!/1.摄影机镜头2.开场酷炫!第一主观视点转为观看视点3.心理阴影4.伟大的人常常感到孤独5.偷拍惊吓反应6.盲人看透一切7.时间8.我很害怕我很开心
般若死火2015-05-03 03:21:08
导演竟然选饰演奥匈帝国皇帝弗兰茨.约瑟夫(茜茜公主的丈夫)而成名的Böhm来塑造一个结合了有着受虐童年的变态性癖杀手,实在太屌了!而且还成功将恋物癖、恋残癖、施虐狂、偷窥狂、跟踪狂这些被当今cult片大肆使用的变态杀手标签糅合进了这个角色,太TM前卫了!
伯克希尔2014-08-30 10:38:55
自从有了精神分析这个东西,童年经历与变态心理之间的表现与分析在电影里就大大增加了,是这个意思吗?这片子够用弗洛伊德和拉康的理论写一本书了
夏夏夏夏夏夏夏2010-12-03 18:12:48
大赞灯光布景美术,导演是气氛渲染大师,只是结局略仓促。四层偷窥,包括我
持人的摄影机2021-08-31 02:18:22
9.0/10。①癖好怪异的连环杀人狂摄影师男主(他的不正常来源于童年时研究“儿童恐惧”的父亲把他当实验对象并用摄影机纪录这些实验“成果”)与女主相爱后在从良和继续杀人间徘徊挣扎。②不管是把摄影机对准其他人或物、还是看电影、还是摄像机视角镜头等都皆是对「凝视」概念的视觉化。这种带着惊悚可怖气质的视觉化「凝视」的不断出现使得观众对自己看该片时的「观看」行为本身感到不安。极其电影化的惊悚。③色彩有种迷离诡谲的美;大量用低调打光渲染心事重重和悬疑诡秘的气氛;各种惊悚/诡异的配乐;哈哈镜下扭曲的女主脸。④男女主表演有些浮夸,缺乏足够的回味;一些剧情太拖节奏(觉得男主不对劲的女主妈妈、男主偷窥警察片场探案、等)。
censored dump2020-06-14 23:18:30
男主(由指挥家伯姆的儿子扮演)对摄影机有一种官能的迷恋,随时用取景器观看,会亲吻和抚摸机器,甚至脚架会象征性地勃起(桑塔格眼光真毒),整部电影流露出浓烈的精神分析意味,男主的内外两套居所,像是两种自我/界,摄影可不就是将实在转译为象征么,创伤和礼物,都来自父权子受(盗梦特攻队应该致敬了这段),在这个链条里由官能移“情”到机能(对焦-瞄准-cut),即便不被成人之爱闯入(另一种窥探),它也面临欲壑难填的困境。这个阴暗的故事,捅破的是观众与导演的共谋,因为观看直接变为犯罪的动力,安东尼奥尼和杨德昌后来对拍摄都有精彩的发挥,拍摄伦理也愈发成为影像焦点,本片某种程度上败在时代错位,高饱和的特艺色彩,大量棚内布光场景,甚至让希勒梦回《红菱艳》跳了段舞,这些都削弱了叙事的现实性,观众知道这只是电影。
甘草披萨2015-01-31 15:55:03
英伦展@美琪 重看加星,非常的挑衅、前卫,上映之后的腥风血雨怕是很大程度上是鲍威尔如此赤裸裸地扒皮观众心理,他像皇帝新装里的小男孩:血腥、病态、裸女、恐怖……这些不正是你们喜欢看的吗?你们还假惺惺地道貌岸然地反对?对于导演自己也是一次残酷的剖析,比如见到本片的原著,导演自己难道不像男主一样,情不自禁流露出病态的刺激的兴奋感吗?!男主与楼下邻居的关系,窥视狂这疾患本身,也都很有精神分析意味;还有摄影机与观众的视角,电影“真实性”的理解——“这不是真的对吗?这只是电影对吗?” 越想越觉极具多重解读空间值得反复琢磨,很有后劲的电影
品客2014-10-27 04:58:43
影片中的摄影机被赋予了武器含义,这是他与父亲阴影抗争的唯一途径,而总是穿戴整齐的形象暗示着他的自我保护。本片没有为了悬念而用受害者的视角,而是从凶手的背后让我们参与偷窥。凶杀和重要的场面被导演用留白的方式带过,观众也产生更大的偷窥欲望,我们即是Mark,我们不也在某种程度扭曲吗?
好样的2014-03-22 22:55:51
带来另一种可能。即眼之愉悦的消费娱乐性银幕之外一种收纳恐惧而且并非因光影而是电影本身(三脚架)而产生的恐惧。同时也是阴暗版楚门世界。在当时时代背景下绝对前卫的主题设置。
青貓2011-07-23 00:37:57
前半部分好过后半部分,经典的偷窥系电影模板,精神变态+偷窥+童年阴影+性格扭曲+虐待儿童+暴力多种元素融合
浪2011-11-27 18:58:31
题材不错,觉得由库布里克或希区柯克拍会更好,德帕尔玛也可以
山上风下2021-03-20 21:22:11
害羞伪装冷漠 镜头侵入生活 不上锁的暗房 阴影里的盲人常客 直视死亡时刻的面容 吸食恐惧成长的被摄客体 反客为主来克服恐惧 经典的俄狄浦斯情结 诡异奇情又唏嘘 每个元素都够喂养惊悚片的某一分支了(怪兽大学?)丨 但是女演员片场剧情很难不爆笑(
荀一墨2011-08-23 13:32:28
知道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吗?那是恐吓.我只做了些简单的事,很简单,当她们看到这个,摸着她们的喉咙,知道我要杀她们,我让她们看着自己死,让她们看到,自己的恐怖样子,如果死亡也有面孔,她也可看到...
Marty McFly2011-05-05 23:43:30
看着镜子中自己极其恐惧的脸的人,比窥视者更直接更激烈地面对死亡的面孔并且无法隐藏自己
红袍修罗2020-12-10 19:53:33
①摄影机对马克不但是记录影像的工具,同时也是杀人的武器②海伦母亲凭着出色的听力与直觉直指马克的内心世界,那是一个母亲对女儿的最大保护③自我毁灭,自我释放,儿童时期的心理创伤大概率会扭曲一个人的性格
塔可夫司机2022-10-01 18:05:47
Mark父亲作为心理学家事无巨细地拍摄、记录他的所有,房间都是监控,甚至使他恐惧记录反应,他由此形成偷窥狂心理,在电影厂上班的他却是变态杀人狂:用摄影机腿的尖刀刺向女人,在镜头放上扭曲的镜子,记录她们死前的恐惧,从开头被杀的妓女,到半夜被骗去跳舞演戏杀掉的替身女演员,这一线导致了调查的进展,女演员早上演戏打开蓝箱子精神崩溃,而男主也偷拍警察调查,最后在片场遇见精神病学家交流偷窥狂时升上平台被引起注意,然后她因为同事照片灵感杀了开头一个拍照的妓女,然后回家要被抓,自杀完成拍摄。他的房屋出租了一楼给海伦一家,她的母亲一直觉得他不对劲,最后去质问,而海伦从生日进他屋、看暗室摄像机,看他幼年恐惧影片,到后面想让他为童话魔法摄像机拍照,她爱上了他,最后他死时候还很伤心。被变态折磨成变态,爱也救不了他.
Granite_花花2011-09-12 17:28:41
你知道世界上最恐怖的事情是什么吗?那就是恐惧本身。
阿廖沙2010-06-30 20:03:25
这片60年代粗糙的质感反而让人有感觉,再加上独居男人病态的气场和稍显单薄的童年影像的心理因素。片中出现的morbid urge to gaze,voyeurism,scoptophilia,Peeping Tom都指向窥阴,明显与电影主题很不符。令爱这片的人多少也有窥视的癖,哈哈
arlmy2020-06-03 17:40:09
6.3 倒像个预言了,渐渐丧失隐私,被记录和研究,被设备胁迫与控制。自我矛盾与无法自洽,无法与社会接合,最后自毁。
铁松2010-10-05 01:48:50
虽然鲍威尔的因为导演了《偷窥狂》毁掉了自己的前途,但却为影迷留下了一部经典之作。本片和希胖的《精神病患者》有异曲同工之主义妙。影片满是表现主义色彩,中间夹杂黑白的电影片段,穿插着片场的绚丽的打光,从形式到内容都细致完美,50年前的电影今天一样好看。
annie2017-10-18 12:24:04
一开始就直指要害,影像的天然属性当中即有窥私欲。将矛盾完全集中于这位在电影厂工作的摄影师身上。除开那位在片场止不住打喷嚏的心理方面的专家,整部片子毫无喜剧和光明色彩。恐惧本体才是最令人恐惧的事情,于是观看恐惧变成了比死亡更让摄影师神往的画面,而观看自己的恐惧,造就了最惊人的电影。
FeiY2019-08-01 03:00:49
故事很简单,也并无可怖的场面,但确实令人悚然。真正恐怖的是“成相”而不是“相”本身。
留下来2021-05-25 16:36:26
Peeping Tom 来源于马背上的Godiva夫人的故事,Godiva夫人为了帮助全城人减税,甘愿裸体骑在马背上游城,百姓都为了表示尊重呆在家里不出门,只有一位叫Tom的裁缝偷偷去看,因此Peeping Tom被用作指代那些偷窥者,通常带有负面色彩。
爱看古怪电影2013-05-10 00:14:08
演员的面部表情和对白,在现在看来就像在背台词!表现的内容在当时是禁忌的,在今天看来却相当有深度,可谓是经典!肯定会给后辈带来深远的影响!这样的片子,很多大虾评论都会引经据典,大加赞赏一番,作为普通观众,这片子太过乏味了,既没有心理的压力感,也不存在恐惧感!时代不同,思想不同!
文冶武2021-03-06 20:56:10
配乐和摄影一流,遇害的第二个女孩是《曲终梦回》里的芭蕾舞女孩,在片场的即兴舞蹈太惊艳了!
Orenda2017-06-08 18:20:04
叙事属于顶级,无奈老片子都有种舞台感,表演夸张。一个关于精神障碍与偷窥杀人狂的故事。最后提示一下,那个单词叫scopophlia,the morbid urge to gaze。
十一伏特2023-01-09 22:30:52
摄影机成为男性特征的外延,用镜头窥视、用支架侵犯。窥视者躲在镜头背后,镜头画面里只见被害者的恐惧表情,观众通过电影和窥视者达成共谋。 这种传统制片厂出身的老派导演作品,会给予凶犯足够的背景分析,从童年被父亲拍摄记录导致的精神状态异常。70年代后的恐怖片往往忽略这点,直接就精神病杀人狂。 这部电影是英国第一部出现女性正面全裸的主流电影,在第三起谋杀前的最后一个镜头,Pamela Green侧身躺在床上。
SaynomorE2022-06-17 08:36:29
太强了,比我想象的有意思。如果说希区柯克的电影是单向male gaze的最典案例,这部则是集幽默嘲讽和深度思考镜头内外隐含的权力关系于一身的佳作。它受到的非议来自于一种超前且暴力化的展现方式,远远早于Mulvey在70年代揭开的关于镜头与性别权力关系的文本依据。Mark的“被看”与“看”的反复呈现出一种非单向的关于电影所代表的“观看”关系,即它既是一种绝对权力(镜头的掌控者)的窥探/施暴过程,也存在一种ta关于被拍摄事物的自我反馈过程。甚至不仅是拍摄者,Helen可以视作观众这一角色,而她对于这份送给自己的礼物,则有着作为女性观众体验male gaze(视为镜头的权力关系而无关拍摄内容)时那种本能的生理厌恶感,即使这种面部表情也处于一种被凝视的状态。也可以一定程度上把男主解读为性的认知障碍
欢乐分裂2021-03-06 21:28:31
#重看#3.5;摄影机某种程度上真正成为「人眼」,主观镜头开场即营造偷窥视角,始终处于焦点的目标人物脸上映射着摄影机「主体」;摄影机是看向世界的窗口(对应他偏好于窗外窥测的习惯),是沿袭父亲阴影的心魔,是处理正常交际/情感的铠甲,也是抵御恐惧的最终杀器,一个被恐惧养成又遭反噬的人,一个成功又失败的观察样本。 不着血腥,氛围却甚是惊悚,打光方式与影子的运用仍携有表现主义的印记。
Eccentric Cat2011-10-22 23:08:47
Powell涉足各种题材嘛,男主性别身份:女。对象状态:恐惧。男主演的一般,而且几次毫不留情把女主推倒,头也不回
一个人吃吉野家2022-01-08 12:16:41
其实可以很好的作为心理剖析片去观赏。人的窥探欲与生俱来只是程度不同,大多数人是在公序良俗和道德意识范围内的好奇心与窥视,成瘾无边界的窥探狂则更多是心理障碍疾病。Mark父亲对其童年时就进行的录像让人联想到华生的小阿尔伯特恐惧实验,M父通过条件刺激M引起惊吓,中间的媒介与象征物是摄影机。以至于最后的M开始期待女人们惊恐表情的出现,记录下来并反复观赏,当然最完美的是献祭上自己的影像。记录下完美惊吓时他抚摸镜头的表情宛如性高潮,三脚架上的尖刃+扭曲的镜像,任谁看了都会惊吓至极。所以他爸究竟为什么这么做呢,只是为了所谓的实验与纪录,这太扭曲病态了。 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迷魂记》,这两部真的足以并肩!是氛围和心理上带来的强烈恐惧与欲望展现。
NeonBible2021-03-06 21:05:09
2021050 美琪大戏院。妄图通过极端手段追求艺术的极致境界,一个探讨虚构与真实的悲剧故事。女主的盲人母亲就是最佳例证,丧失视觉之后锐化的听觉与直觉,而这恰恰是影像难以直接捕捉的。离开了老搭档的鲍威尔对于好本子依然敏感,甚至更犀利。
懿罂2013-01-03 22:25:34
童年阴影导致心理创伤,造成人格缺失。这个童年阴影设置的很特别又具说服力。爱情是良药,但不是解药。结局的解密还是挺出乎意料的,不错的老片子。
HysteriafoX2016-07-12 17:57:28
我也想看到自己的死亡,恐惧恐惧本身,有个变态老爸,我好把这一切都推他身上